首页
高中语文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459697
6.2《插秧歌》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6371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插秧歌
,
教学设计
,
2025-2026
,
学年
,
统编
,
高中
附件: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插秧歌》———品乡土诗意,悟劳动之美 课型 新授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段 普通高中 版本章节 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 6 课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兜鍪”“胛”等重点字词,理清诗歌叙事脉络,把握七言诗的节奏与韵律,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动作、场景描写,品味细节中蕴含的乡土气息与劳动场景的生动性,培养联想与想象能力,理解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诗歌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体会“以俗为雅”的艺术特色,鉴赏劳动场景中的诗意之美,提升文学审美素养。 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新时代劳动精神,理解劳动的价值与意义,传承中华民族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梳理诗歌中“插秧”的劳动场景与人物动作,理解诗歌内容与叙事逻辑。 品味诗歌质朴的语言风格,体会 “以俗为雅” 的艺术手法,感受劳动场景中的诗意。 教学难点 结合诗人杨万里的创作风格,深入理解诗歌背后蕴含的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赞美之情。 链接新时代劳动场景,将诗歌中的劳动精神与现实生活结合,实现文化传承与价值认同。 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高一学生已具备基本的古诗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对“七言诗”的体裁特点有一定了解,但对南宋田园诗的“俗雅结合”风格接触较少,对诗歌细节的审美鉴赏能力有待提升。 生活经验:当代高中生多生活在城市或城镇,对“插秧”等传统农业劳动场景缺乏直接体验,难以直观感受劳动的艰辛与诗意,需要借助数字化资源搭建认知桥梁。 学习特点:学生对多媒体、AI等数字化工具兴趣浓厚,喜欢互动式、沉浸式学习,但在深入分析诗歌情感与文化内涵时,容易停留于表面,需要教师引导进行深度思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农耕文化体验馆”情景PPT,包含诗歌原文、注释、作者简介、插秧劳动视频等内容;设计数字人;搭建VR场景;设计“劳动场景对比”在线表格。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诗歌,借助工具书标注陌生字词;使用手机或平板登录班级共享平台,下载预习资料;准备笔记本,记录学习过程中的疑问与感悟。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创新设计(含AI应用) 1.情境导入,农耕文化馆参观(5分钟) 同学们,这里是农耕文化体验馆,今天大家将成为体验馆的临时管理员,完成管理任务。请虚拟馆长为我们发布任务。 虚拟馆长欢迎仪式:数字人杨万里进行自我介绍,及“诚斋体”特点(语言质朴、善写生活细节),欢迎大家来到农耕文化馆,下面请大家打开新手礼包,开启你们的农耕之旅,完成文化馆的新人任务吧!(为后续鉴赏诗歌风格铺垫。) 数字人馆长(杨万里)的简要介绍帮助学生建立“诗人风格与诗歌内容”的关联认知。 AI数字人生成:教师提前使用AI工具(如豆包、即梦、剪映等),根据“南宋”“杨万里”等关键词生成杨万里数字人,进行自我介绍,加深学生对作者的了解。 2.初读感知,穿越“南宋稻田”(10分钟) 新手礼包: 1.播放短视频:展示现代机械化插秧与传统人工插秧的对比画面,引发学生对“插秧”劳动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视频中两种插秧方式有什么不同?古人没有机械,是如何完成插秧劳动的?今天我们就通过馆长杨万里的《插秧歌》,走进南宋的田间地头,感受传统劳动的诗意。” 2.文化馆播音员广播:播放线上名师的专业范读音视频,学生跟读,纠正字音与节奏。 3.提问:在播音员的广播中(诗歌内容)“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在做什么?”,引导学生梳理人物“农夫、农妇、儿童”,及动作“插秧、送饭、提壶、饷田”,明确诗歌的叙事线索。 1.以新手礼包的形式打开视觉化的视频,打破学生对传统劳动的陌生感,快速聚焦课堂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北京市汇文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2025-11-16)
《长征胜利万岁》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2025-11-16)
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2025-11-16)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2025-11-16)
6《芣苢》《插秧歌》任务式联读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2025-11-16)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