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59984

第一单元《革命文化作品的时代表达》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87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第一,单元,革命文化作品的时代表达,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
  • cover
用时间讲述历史,让真实激发力量 ———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别了,不列颠尼亚》看革命文化作品时代表达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别了,不列颠尼亚》基础知识 学习革命文化作品的时代表达,把历史事实与浓厚的情感相结合 感受和激发浓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学习革命文化作品的时代表达,把历史事实与浓厚的情感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最近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思考:1.文物为何要逃?2.要逃去哪里?2、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有超过1000万件文物流落海外。思考:文物是如何到的国外? 1.文物走私。2.明目张胆的盗掘。3.近代侵略者的掠夺。 百年前后中国比较 观看视频,感受变化 百年前的中国 任人宰割、丧权辱国、民不聊生、满目疮痍 百年后的中国 国泰民安、万象更新 三、比较阅读,找出异同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文体 开幕词 新闻:消息 写作时间 1949.9.21 1997.7.1 写作背景 1949年9月21日-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发表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开幕词。 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英国两次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和《北京条约》。在这两个条约中,香港和九龙被迫割让给英国。1898年,英国又通过《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1899年,侵占了整个香港地区。历经150多年的沧桑曲折,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香港回归这一天。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离开了祖国一个半世纪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四位新华社记者作为历史的见证人,真实、准确地记录下了这难忘的时刻,写下了这篇佳作。 内容 回顾过去:论证了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立足当下:对国家的发展大计做出规划 展望未来:描绘了中华民族振兴的壮丽蓝图 1、揭示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这一伟大成就; 2、生动地告知全世界,中国人民从此结束了被奴役、被压迫的历史; 3、中国人民从此获得了独立、民主和自由的新生活。 概述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一刻是英国米字旗降落,接载王子和港督的游轮离开香港,描写了英国撤离香港那天的四个场景以及有关背景资料 相同 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 展现了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四、发掘情感,隐喻时代 (一) 助读资料1:新闻学上有个词叫做“零度写作”,意指在写作中克制主观情志,力求“再现”事实,以保持新闻报道“客观公正”的立场。 客观再现 助读资料2:《娱乐至死》的作者尼尔·波兹曼有个著名的命题:“媒介即隐喻”。“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 发掘情感 历史是有记忆的,历史写作是有温度的。 “历史不是冷冰冰的,我们看似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数据组成的历史事件,背后的主角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有血有肉的人构成了我们的历史。 ———《历史的温度》 (二)课文实例分析 《别了,不列颠利亚》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短短的十三个字,运用对比手法,包含着无穷的意蕴:“从海上来”是说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明写查尔斯王子和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实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点明了题意。平实的语言中含蓄地表达了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和感情———当年英国殖民者从海上耀武扬威地来,今天黯然地从海上离去。胜利的自豪之情。 五、革命文化作品的时代表达 本单元选取优秀革命文化作品,它们都是历史时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