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B D C A C A C A D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C B C A C B C B C D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C A D A A A C A B D 64.(1)主要目标: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2分) (2)“生产工具”: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3分) “战争工具”: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3分) 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7分) 65.(1)制度:图一是分封制;图二是中央集权制度(4分) 具体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2)意义:秦始皇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有利于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5分) 答案第1页,共2页武威八中2025年秋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满分6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31.考古学者在元谋县遗址发掘出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据此推断元谋人已经掌握了( ) A.钻孔和用火 B.工具制作和用火 C.制陶和种粟 D.工具制作和制陶 32.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首期“小小文明引导员”志愿服务活动火热开展。如图是同学们收集到的历史图片,其中可以入选河姆渡展览活动的是( )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干栏式建筑 C.人面鱼纹彩陶盆 D.铜鼎 33.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在农耕时代已经开始了定居生活,右图的房屋复原图是下列哪一原始居民的居住形式( )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4.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 ) A.直立行走 B.语言的产生 C.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 D.青铜器的出现 35.据考古发现,良渚古城遗址有大型水利系统,能灌溉大面积水稻田。出土了大量炭化稻谷及精细打磨、适配不同耕作环节的石质农具,如石犁、石镰等。这些发现共同印证了良渚社会( ) A.稻作农业发达B.贫富分化严重C.手工业很兴盛 D.自然环境恶劣 36.直观的图示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下方知识结构图对应的主题是( ) 各部族的统一 B.“家天下”出现 C.禅让制的实行 D.华夏族的形成 3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38.西周时期,对礼器使用规格制定了严格的制度,如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等。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经济发展很不平衡B.西周社会腐败不堪C.西周呈现等级森严特征D.西周青铜冶炼业发达 39.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而朝齐、晋、楚三国国君竟达33次之多。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周王室地位已经衰落B.社会和平稳定C.鲁国到王都路途遥远 D.中央集权加强 40.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崛起。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齐桓公 41.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 A.青铜农具的广泛使用B.肥料的使用和适时耕种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D.兴修水利工程 42.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思想核心是( ) A.无为而治 B.仁 C.法治 D.兼爱、非攻 43.有人认为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了( ) A.变法改革的风潮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百家争鸣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44.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诏”,印章称“玺”,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