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0880

6.2《五石之瓠》课件(共39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6277436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庄子》的中心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每当人生跌入困顿之谷,庄子的理念总是成为我最大的精神支柱,支撑我继续前行。 二十多年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感到庄子的哲学和智慧的可贵,进入庄子的世界,赞叹于他的思想视野的开阔、精神空间宽广;也许是由于个人人生经历的缘故,我对于《庄子》文中表现出的知识分子悲剧使命感和悲剧命运产生了很大的共鸣尤其是他的“游心”心境所达致的美感经验和艺术情怀,令我心向往之,却力有不逮。 ———陈鼓应 导入 一个生活中处处有故事的人 一个时时刻刻会讲故事的人 一个用小故事讲大道理的人 庄子观鱼 庄周梦蝶 逍遥游 庄子 《庄子》 “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 1石=10斗=60千克 5石=50斗=300千克 释题 五石之瓠 “石”shí:现在读dàn。 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五石”是指数量 “瓠(hù)”是葫芦的一种。 文学常识 《庄子》又名《南华经》,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庄子》共33篇,分“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的7篇文章是庄子所写,“外篇”15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 《庄子》善于虚构,大多是寓言作品,“寓真于诞,寓实于玄(深奥、玄妙)”。《庄子》被人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庄子的散文风格: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介绍 庄子(约前369一前286) ,姓庄,名周,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 庄子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厌恶仕途,隐居著书,成为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称为道教祖师、南华真人、道教四大真人之一。 当时诸侯混战,争霸天下,庄子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便辞官隐居,潜心研究道学。他大大继承和发展了老聃的思想,与老子并称“道家之祖”。他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归结为天然的“道”、“我”合一。 情境导入 庄子的妻子去世,庄子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不解。庄子说:“她虽死了,人仍安然睡在天地巨室之中。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死生犹如昼夜交替,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 庄子将死,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庄子·杂篇·列御寇》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怎样对待生死,感受到庄子安时处顺、抛弃世间荣华,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 鼓盆而歌 合作探究 『学习任务』要求:课前自学,小组讨论。 1.《五石之瓠》这个小故事主要讲了哪两种事物?庄子是怎样分析这两种事物的? 2.对于五石之瓠,为什么惠子只是想到“盛水浆,剖为瓢”,庄子却能想到“浮于江湖”? 3. 惠子和庄子的“五石之瓠”之争给我们什么启示? 4.从《〈老子〉四章》和《五石之瓠》来看,《老子》和《庄子》在风格特色上有何明显不同? 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yí我大瓠huò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