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 1. 学习任务群:外国作家作品研习 2. 人文主题:多样的文化 3. 本单元课文内容:《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主旨 情节 人物 环境 推动 烘托、塑造 塑造 展现 体现 表现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定义 文体知识———小说 基本要素 突破困境,终将成长 -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 学习目标 了解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理清小说情节。 学习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析典型人物的形象。 体会本文独特的叙述角度带来的艺术效果。 理解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态度,把握小说主题。 作者简介 狄更斯(1812—1870),英国著名小说家,19世纪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37年他完成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他一生创作了多部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英国复杂的社会现实,为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其代表作有《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远大前程》《老古玩店》《大卫·科波菲尔》等。 《大卫·科波菲尔》属于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范畴,为我们细致勾勒出一幅19世纪中叶涵盖英国社会各个层面的生活画卷。 故事背景依托于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这一时代的英国享受着工业革命带来的显著成果,表面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繁荣盛世,但实际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创作背景 小说也带有自传色彩,许多内容的取材来源于狄更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全书以深刻反映作家个人生活和际遇为基调。 文体常识 定义:批判现实主义特指19世纪在欧洲形成的一种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最早作出“现实主义是批判”论断的是法国作家蒲鲁东,正式提出“批判现实主义”并为其下定义的是高尔基。 特点:比较广阔和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现实矛盾的揭示十分深刻。 代表作家:司汤达、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批判现实主义 文体常识 自传体小说 自传体小说是传记体小说的一种,是从主人公自述生平经历和事迹角度写成的一种传记体小说。这种小说是在作者亲身经历的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运用小说的艺术写法和表达技巧经过虚构、想象、加工而成。它一方面不同于一般的自传和回忆录,另一方面又必须以作者或自述主人公为原型。比如,卢梭的《忏悔录》、高尔基的《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自传是传记的一种,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 狄更斯经历 课文中叙写 相似点 1 父亲是英国海军军需处一名小职员 2 父亲常入不敷出,在狄更斯11岁时,因无力偿还债务,进了负债人监狱 3 12岁被迫辍学独自谋生,在一家鞋油作坊当学徒工,给鞋油瓶封口和贴标签 自传性小说 米考伯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 米考伯欠债破产,被关进塞德克高等法院监狱 10岁的大卫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当小童工,给酒瓶封口和贴标签 负债入狱经历 童工经历 职业 作品介绍 《大卫·科波菲尔》(1850)是半自传体的小说,它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其他作品。于1849至1850年间,分二十个部分逐月发表,被称为他“心中最宠爱的孩子”。|| 当时由于英、法革命运动的失败,资产阶级的反动势力更加嚣张,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不断深化,从而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也更加广阔。它通过一个孤儿的不幸遭遇描绘了一幅广阔而五光十色的社会画面,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黑暗腐败和议会对人民的欺压。|| 作品塑造了不同阶层的典型人物,特别是劳动者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弱小者的深切同情。作者还企图通过大卫·科波菲尔的最后成功鼓舞人们保持对生活的信心,极力培养读者的人道主义观点。这部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