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2037

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1次 大小:998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历史,宁夏,吴忠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
  • cover
吴忠市第三中学2025-2026学年(上)七年级期中质量监测 历史试卷(100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某考古学家说:“我们用地层作为纸张,用文化遗物和遗迹作为文字书写历史。”元谋人和郧县人相关的考古发现可用于“书写”中国 ( ) A. 百万年的人类史 B. 一万年的文化史 C. 五千年的文明史 D. 早期国家的历史 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 ) A. 旧石器时代来临 B. 工具制造发展 C. 原始农业出现 D. 畜牧业取得发展 3.半坡人主要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一般会挖掘深坑再进行构建;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 先民的审美观念不同 B. 两地的地理环境不同 C. 手工业发展水平不同 D. 两地的文化习俗不同 4.“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据中国历史发展实际,提出了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一是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二是社会分工,阶层分化,出现阶级;三是出现王权和国家。下列考古发现符合“文明社会”标准的是 ( ) A. 山顶洞人遗址发现用火遗迹 B. 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 C. 陶寺古城遗址大小墓随葬品差别大 D. 仰韶遗址出土绘有图案的陶器 5.下列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 A. 远古传说,考古佐证 B. 炎黄子孙,华夏一家 C. 天地之中,老家河南 D. 殷墟甲骨,汉字之源 6.远古时期有“神农耕而作陶”,“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的传说。考古学者在河南、陕西、山西等地发掘出距今8000—6000年的独木舟、陶器等。这些考古发现 ( ) A. 证明黄帝发明了独木舟 B. 印证了神话传说都不可相信 C. 证明神农发明了陶器 D. 印证传说蕴含真实历史信息 7.他被称为“站在文明门槛上的一位伟人”,还拥有“部落联盟首领”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的双重身份。“他”是 ( ) A.黄帝 B. 尧 C. 禹 D. 启 8.“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9. 《史记》中记载:夏桀不修德行,伤害百姓,被商汤起兵讨伐,夏朝灭亡;商纣王对外征伐,残害人民,周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灭亡商朝;周幽王时社会矛盾激化,西周被犬戎族所灭。由此可以归纳出夏、商、西周灭亡共同原因是 ( ) A. 统治残暴不得民心 B. 分封导致地方膨胀 C. 王朝末期战争不断 D. 王位世袭存在弊端 10.《中国经济史》记载:“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产生于 ( ) A. 史前时期 B. 夏商西周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11.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步与华夏各部交融,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 ) A. 加速了社会转型 B. 造成了王室衰微 C. 推动了社会变革 D. 促进了民族认同 12. 下图形象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一种社会现象。对下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 分封制已经瓦解 B. 周王室衰微 C. 社会动荡不安 D. 井田制已经瓦解 13.栗劲在《秦律通论》中指出:从商鞅变法到秦始皇即位前的109年间,秦军与六国共交战65次,战果如下表所示。从材料看,商鞅变法对战局的直接影响是 ( ) 秦军 战绩 全胜 未获全胜或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A.推动了秦国经济发展 B.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C.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 D.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14.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和发展时期。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 A. 封建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