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全球化的今天,中西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我们究竟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外来文化?又如何处理自己的传统文化?让我们走进课文《拿来主义》,看看鲁迅先生给出了怎样的答案。 文学 我们要或使用 或存放,或毁灭那么 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作者:鲁迅 常识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里提到,鲁迅当年批评过自己的搭配,并提点到:“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胖子要穿坚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得宽。” 还眞别说,都挺有道理。而他自己的穿搭呢,也曾在写给许广平的情书里汇报过:“背心已穿在小衬衫外,很暖。”(1926年) 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是他1918 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作者简介 毛泽东曾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 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以追忆儿时往事为主,平易晓畅,风趣生动。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鲁迅的小说取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1921 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阿Q 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小说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作品简介 现代散文中的一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 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 短小精悍 杂文: 知识拓展 嬉笑怒骂,婉而多讽 “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鲁迅杂文特点 极强烈的战斗性 思想、主张 文章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且介亭杂文”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取来,有自主意味 文题理解 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取用的主张 ———批判地继承和发展 写作背景 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一篇则是《拿来主义》,着重阐明了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 新闻《梅兰芳赴苏俄》———1934.5.28 鲁迅《谁在没落?》———1934.6.2 署名常庚 鲁迅《拿来主义》———1934.6.7 署名霍冲 本文创作于1934年6月4日。 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我们要或使用 或存放,或毁灭那么 主人是新主人 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 作者:鲁迅 整体 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 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感知 字词积累 自诩(xǔ) 掘起(jué) 冠冕(guān miǎn) 吝啬(lìn sè) 脑髓(suǐ) 譬如(pì) 孱头(càn) 蹩进(bié) 国粹(cuì) 残羹冷炙(gēng zhì) 自诩 残羹冷炙 冠冕 不管三七二十一 孱头 自夸。 指吃剩的饭菜。也比喻别人施舍的东西。 很体面,有气派。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懦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