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2882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0次 大小:998374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2课,大一统,王朝,巩固,课件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标要求:通过了解西汉“削藩”和尊崇儒术,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早期发展的过程;通过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知道西汉发展到国力强盛的变化及原因。 核心素养目标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掌握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措施的原因和作用。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识读《西汉形势图》,感受汉武帝开疆拓土取得的成就,了解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家国情怀:认识大一统在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统一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历史主题。 导入新课 公元前141年,16岁的刘彻即位,他就是汉武帝。据《史记·平准书》记载,西汉经过70多年的发展,在没有水旱灾害的年份,百姓家给人足,国家府库钱财充足。京师积累的铜钱很多,因年久不用,穿钱的绳子都烂了。这些为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统一多民族国家又有哪些巩固和发展? 01 削弱地方势力 02 加强经济管控 03 尊崇儒术 目 录 01 北击匈奴 【视频】大一统 概 念 解 析 “大一统”不仅是疆域上的“大统一”,更是指中央加强对国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 大一统 “大统一”与“大一统”的区别: “大一统”更强调在政治、思想、文化等多个方面实现高度的集中和统一。不仅是地域上的统一,还包括制度、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具有更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政治治理的内涵。 “大统一”则更多地侧重于地域、政权等方面的统一整合,相对更侧重于在较大范围内实现领土、政权的合并和集中。 中国古代的大一统王朝有秦朝、西汉、东汉、西晋、隋朝、唐朝、元朝、明朝、清朝。 感悟人生 一、削弱地方势力 1.背景 研读史料:分析汉武帝即位之后面临着哪些问题? 公元前141年,继号称盛世的“文景之治”后,16岁的少年刘彻成为汉朝皇帝,开始长达54年的执政。 材料1: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乘,和天子一样威风。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2:(豪强地主) “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 ———《史记·平准书》 (西周) 分封制 春秋战国诸侯争霸 (秦朝) 郡县制 短暂而亡 (汉朝) 分封制+郡县制 “郡国制” 诸侯王、地主豪强强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治上) 【视频】继位之初 料 史 接 链 狮子山楚王陵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市,学者认为其主人是西汉第三代楚王刘戊或第二代楚王刘郢(ying)。刘戊是七国之乱主要发起人之一,战败后自杀。陵区工程浩大,出土步兵、车兵、骑兵、战马等各类陶俑5000余件,展现了汉初诸侯干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 展览之《汉初楚王的地下军阵》 狮子山楚王陵 2.措施 ①颁布推恩令 材料4:“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诸侯王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划归临近的郡管辖。 主父偃像 材料5: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 推恩令的作用 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推恩令的妙处 中央通过“推恩”这种相对和缓的方式,不动一兵一卒,而将原来的王国分割成许多小侯国。侯国不再属于王国管理,而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管理。 ②削爵夺地: 随后又以各种理由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诸侯王的叛乱,诸侯王从此一蹶(jué)不振。 酎(zhòu)金夺爵:酎金是春节祭祖时诸侯要献的贡金。武帝时以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