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3495

山西省临汾市多校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622456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山西省,历史,答案,图片,试卷,七年级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卷) 七年级历史(统编版) (满分75分,时间7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 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 合题意。 1.暑假期间,晓华同学参加了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其中有项 活动是参观我国境内的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尽 该遗址是() A.云南元谋人遗址 B.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C.陕西蓝田人遗址 D.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2.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一4000年,共发现墓葬1000多座,可以 弊 分为大、中、小型,墓葬呈现出鲜明的等级分化,大墓随葬品精美丰富,小墓随 葬品很少,有的甚至一无所有。由此推断() A.生产分工日趋精密 B.手工技术已经非常发达 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黄河中游成为文化中心 3.七年级(1)班的同学正在进行项目式学习,将收集的资料整理成下列表格。该资 料可佐证() 文物图片 文物介绍 甘肃甘谷出土的陕西半坡出土的 河南三门峡出土 山东日照东海峪遗址 鲵鱼纹彩陶瓶 人面鱼纹陶盆 的花瓣纹陶体 出土的蛋壳黑陶杯 福 所在省份 甘肃省 陕西省 河南省 山东省 A.远古人类过着集体生活 B.原始农业的发展 C.中华文明发展多元一体 D.商品经济的出现 解 4.某同学打卡山西夏县西阴村,这里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传说中她养 蚕缫丝。考古学者在该遗址还发现了半个经切割的丝质蚕茧。据此可知() 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9999号9+++9中+4+++年++ 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传说印证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5.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出现的华夏族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其领袖就是 被后人尊奉为“人文初祖”的() A.黄帝和蚩尤 B.尧和炎帝 C.黄帝和炎帝 D.尧和蚩尤 6.“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自从有了“禹 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九鼎先后迁 徙于阳城、毫京、镐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由此可 见,“鼎”是() A.祭祀用的礼器 B.饮食用的食器 C.娱乐用的乐器 D.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7.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关于春 秋时期的历史,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 B.春秋时期,商品交换出现金属货币 C.春秋时期,齐桓公通过改革强大后参与争霸 D.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8.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我国历史从此进人东周时期。按照 公元纪年法,公元前770年是() A.公元前7世纪初 B.公元前7世纪末 C.公元前8世纪初 D.公元前8世纪末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下列选 项与题干观点相吻合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C.“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D.“奉法者强则国强” 10.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成语来源与史实对应关系相符的 是() A.阵前倒戈一夏朝灭亡 B.纸上谈兵一长平之战 C.退避三舍—桂陵之战 D.问鼎中原一城濮之战 11.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下面是晓华同学搜集的十二生肖的甲骨文字 样,据此判断,这是汉字中的() 牛 虎 兔 猴 鸡 狗 猪 A.象形字 B.会意字 C.形声字 D.指事字 12.《黄帝内经》中记载,圣人在春夏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在秋冬保养阴气以适应 收藏,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由此可 知,《黄帝内经》推崇() A.对症下药 B.顺乎自然 C.经验传承 D.五行学说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监测试题(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