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3637

第7课 百家争鸣 课件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1363505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百家争鸣,课件
  • cover
(课件网)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2024)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第4课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第5课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第6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7课 百家争鸣 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第7课 百家争鸣 七年级上册(统编版新教材)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孔子的生平与思想;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 老子和《道德经》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 这是山东嘉祥的孔子见老子画像石拓片、展现了春秋晚期孔子拜访老子的情形。孔子和老子是著名的思想家,他们有哪些思想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哪些重要的思想家 这个时期,我国古代思想文化又出现了什么新的气象 学习目标 1、通过相关史料了解诸子百家思想主张,学会处理历史信息;通过比较春秋战国诸子百家的思想,培养历史思辨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局面的产生,体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唯物史观) 3、通过领略古人卓越政治智慧,感受中国文化一脉相承,树立赓续传统、复兴民族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 概念解析:百家争鸣 是指各学派或思想家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治国救世的主张。 何为百家? “百家”为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墨、道、法、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何为争鸣? 国家的治理方略 争什么? 壹 1.老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老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道家学派的经典是什么? 老子和《道德经》 年代: 国籍: 姓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重要著作: 地位: 1、老子的人物档案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家学派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顺应自然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无为而治”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 《道德经》书影 老子 李耳 播放视频 阅读书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2、老子的主张 (1)核心思想: “道”是万物总根源、总规律 (2)朴素辩证: 万物有对立面并能相互转化 (3)处世之道: 以退为进,以柔克刚 (4)政治思想: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材料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三:“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贰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哪些? 孔子和儒家学说 年代: 国籍: 创立的学派: 思想观点: 政治主张: 教育成就: 重要著作: 地位: 春秋后期 鲁国 儒家学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仁”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以德治国 《论语》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 子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1、孔子的人物档案 阅读书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译: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1)核心思想:“仁”。 他提出仁者爱人,即人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主张:恢复周礼;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面对当时动荡的社会,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文明,按西周的制度和文化来重建当时的社会政治秩序,提出“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受惜民力、体察民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