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高一期中联考 语文 中 画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的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州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梳理家乡徽州竹编的历史脉络、记录当前传承现状、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我们于去年 暑假对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黟县的4个传统竹编村落(棠樾村、宏村、西递村、呈坎村)开展专 项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实地勘察+分层访谈+实物梳理”的方式,走访了15位竹编从业者 (含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位、省级传承人3位、村级手艺人11位),与30位村民(含15位青少 毁 浆 年)、8位文旅部门工作人员交流,收集不同年代竹编作品(清代竹篮、民国竹扇、现代竹艺摆 件)52件,整理有效访谈实录43份。 (一)竹编艺人与传承现状 艺人结构与技艺特点:15位受访从业者中,70岁以上占60%(9人),5069岁占27% (4人),40岁以下仅2人(13%),年龄断层问题突出。国家级传承人擅长“百子图竹篮”“万 字纹竹席”等传统复杂纹样,作品曾获国家级非遗展览金奖;村级手艺人多掌握基础编织技 法,但在纹样创新、材料融合(如竹与木、竹与布的结合)上能力较弱,作品以日常用具(竹筐、 竹筛)为主。 传承面临的核心困境:93%的艺人反映“后继乏人”,主要原因包括“技艺门槛高(需5年 以上才能独立完成复杂作品)”“经济收益低(普通手艺人每月竹编收入约1800元)”“现代替 代品冲击(塑料、金属制品取代竹制用具)”。文旅部门工作人员补充,当地仅1所职业院校 开设竹编选修课程,且年均招生不足10人,难以形成传承规模。 (二)竹编的应用场景与社会认知 应用场景变迁:调查显示,徽州竹编的传统应用场景(日常储物、节庆装饰)逐浙萎缩 仅45%的村民仍在使用竹制储物工具,较20年前(受访老人回忆)下降50%;新兴应用场景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集中在文旅领域,仅6家民宿、3家文创商店将竹编用于装饰或售卖,暂无大型企业参与竹编 文创产品的规模化开发。 社会认知程度:30位受访村民中,22位(73%)认为竹编是“徽州文化的符号之一”,但仅 8位(27%)能准确说出“徽州竹编始于宋代、兴盛于明清”的历史;15位青少年中,9位“仅在 景区见过竹编摆件”,4位“觉得竹编实用性差”,仅2位“愿意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基础技法”。 (三)保护与发展建议 文旅部门工作人员提出“建立徽州竹编传习基地”“将竹编技艺纳入中小学地方课程”; 国家级传承人建议“与高校设计学院合作,开发竹编灯具、竹编首饰等现代文创产品”;部分村 民希望“举办竹编文化节,吸引游客参与编织体验,带动增收”。 (摘编自《关于安徽徽州竹编传统手工艺的家乡风物调查报告》) 材料二: (1)要开调查会作讨论式的调查 那种不开调查会,不作讨论式的调查,只凭一个人讲他的经验的方法,是容易犯错误的。 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席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于正确的 结论的。 (2)调查会到些什么人? 要是能深切明了社会经济情况的人。以年龄说,老年人最好,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 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有斗争经验的青年人也要,因为他们有进步的思想,有锐利的观 察。以职业说,工人也要,农民也要,商人也要,知识分子也要,有时兵士也要,流氓也要。自 然,调查某个问题时,和那个问题无关的人不必在座。 (3)开调查会人多好还是人少好? 看调查人的指挥能力。那种善于指挥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