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4196

【接力版】音乐一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好儿郎》 教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95次 大小:35673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接力,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 cover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接力版(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好儿郎》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唱游、聆听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好儿郎》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情感与兴趣:用自豪、勇敢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现的中华好儿郎自信、担当的豪气,体验京腔音乐的独特韵味。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节奏游戏、念白、表演等方式,学会演唱歌曲片段,并尝试用简单的戏曲动作表现音乐形象。知识与技能: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按节奏念白等语气词;初步感受歌曲的京腔风格。 教材分析 内容与结构:主题鲜明:紧扣“京腔京韵”单元主题,选材《好儿郎》这首具有京剧元素的童谣,内容积极向上,塑造了自强、勇敢、担当的中华好儿郎形象。要素清晰:教材提供了完整的歌谱(1=G, 4/4拍,中速自信地)、歌词,歌词中使用了具有戏曲风格的衬词等。活动明确:教材明确了三个层次的学习活动:① 按节奏念童谣,表现豪气;② 唱一唱童谣片段;③ 跟着音乐模仿戏曲动作走一走(方步、小碎步)。音乐与文化特点:京剧元素:歌曲旋律吸收了京剧音乐的素材,如装饰音的运用,使歌曲带有鲜明的“京腔”特色。精神内涵:歌词“好儿郎,要自强”、“红脸敢担当”、“凡事不能靠老爸”等,传递了自强不息、勇于担当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学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是学生感受京剧魅力、了解国粹艺术的启蒙教材。品格塑造价值:歌曲传递的“自强”、“担当”精神,具有深刻的育人价值。艺术实践价值:强调“念、唱、演”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综合性的艺术体验平台。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英雄式、榜样性的人物形象有天然的崇拜和模仿欲望。“好儿郎”的正面形象易于引发其情感共鸣。学习优势:学生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节奏念白和表演有浓厚兴趣。歌曲中的语气词和衬词能激发其学习热情。潜在难点:风格把握:“京腔”的韵味(如装饰音的唱法、戏曲的“范儿”)对一年级学生较为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形象化的比喻和示范来引导。气息与咬字:要唱出“豪气”,需要一定的气息支撑和清晰的咬字,这对一年级学生是挑战。动作模仿:戏曲动作(如方步的沉稳、小碎步的急促)需要一定的身体控制力。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歌曲《好儿郎》自信、豪迈的情绪,初步体验其旋律中蕴含的京剧音乐元素(如装饰音),感知京腔音乐的独特韵味。艺术表现:能用自信、响亮的声音按节奏念歌词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片段;能跟随音乐模仿简单的戏曲动作(如亮相、方步、小碎步),进行表演。创意实践:能够根据对歌曲的理解,即兴创编简单的肢体动作来表现“好儿郎”勇敢、担当的形象。文化理解:通过学唱和表演,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初步了解歌曲与京剧艺术的联系,萌发对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亲切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用自豪、勇敢的情绪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和念白,并表现出好儿郎的自信与豪气。 课前准备 PPT课件、歌曲音频/钢琴、戏曲动作图片/视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音乐列车要带我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北京!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活泼、神气的新朋友———《好儿郎》!” 被画面和标题吸引,产生兴趣。 利用教材版面直接导入,创设“认识新朋友”的情境,激发好奇心。 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认识“好儿郎”1.认识新朋友教师语言:“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好儿郎’!他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自信、勇敢、神气)你们猜猜,这么神气的好儿郎会唱一首什么样的歌呢?”介绍歌曲背景教师语言:“这首歌可了不起啦,它是北京童谣,充满了北京的韵味。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歌的情绪是优美的还是神气的?”3.初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