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音乐学科 接力版(2024)小学一年级上册《我爱北京天安门》教学设计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课型 聆听、唱游 学期 上学期 课题 《我爱北京天安门》 课时 1课时 课标要求 情感与兴趣:通过欣赏木琴独奏,感受乐曲热情、活泼的情绪,了解天安门的意义,激发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过程与方法:通过安静聆听、律动感受、图形谱辅助、模唱旋律等方式,欣赏乐曲并参与音乐活动。知识与技能:能安静、专注地聆听音乐,感知木琴清脆的音色;能用自然的声音模唱教材提供的旋律短句。 教材分析 内容与结构:主题突出:教材以“我爱北京天安门”为核心,将音乐欣赏(木琴独奏)、文化认知(天安门简介)与技能练习(模唱旋律)有机结合。图文结合:左页以天安门彩照和完整歌谱为主体,右页以木琴插图和“听听唱唱”练习为主体,布局清晰,主次分明。活动明确:教材指示清晰:“安静地聆听演奏,欣赏木琴清脆的声音”(欣赏要求)和“老师弹琴,学生跟唱”(技能要求)。音乐要素分析:音色:重点突出木琴清脆、明亮的独奏音色。旋律:提供了完整的歌曲主旋律谱例,并为模唱提供了两条典型的旋律短句,具有上行和下行的对比性。情绪:明确标注“热情活泼地”,为演奏和欣赏定下基调。教学价值:审美价值:是培养学生聆听习惯、感受器乐音色美的经典曲目。情感价值:歌曲主题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实践价值:“聆听”与“模唱”相结合,兼顾了欣赏与表现两种音乐学习方式。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一年级学生对天安门有初步的认知和向往,歌曲主题能有效激发其学习兴趣。他们活泼好动,但持续注意力时间较短。音乐基础: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跟唱能力和简单的节奏感,但器乐欣赏经验可能不足,需要引导。学习优势:对象声词和旋律模唱感兴趣,“跟唱”活动符合其学习特点。对“北京”、“天安门”等关键词充满好奇和自豪感。潜在难点:长时间安静聆听器乐曲会有困难,需要穿插律动等活动保持注意力;模唱旋律短句时,音准可能不够稳定。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能感受木琴独奏《我爱北京天安门》热情、活泼的音乐情绪,感知木琴清脆、明亮的音色特点,并产生对天安门庄严形象的联觉反应。艺术表现:能安静、专注地聆听音乐;能用自然的声音模唱指定的旋律短句;能跟随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律动表达感受。创意实践:能够在聆听音乐时,即兴用身体动作(如走步、仰望)表现所联想到的场景(如参观天安门)。文化理解:通过欣赏与演唱,知道天安门是中国的象征,初步理解歌曲表达的对北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欢快、自豪的情绪,了解天安门 教学难点 在聆听中展开想象,并能准确模唱旋律短句。 课前准备 PPT课件、乐曲音频、天安门图片/视频、钢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语言:“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音乐列车要带我们去一个所有中国人都向往的地方———首都北京!看,这就是雄伟的———天安门!” 观察天安门图片,产生兴趣 直接利用教材意境,通过天安门的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学习兴趣。 探究新知 第一部分:情境导入,激发情感1.认识天安门教师语言:“天安门是我们国家的象征,非常雄伟壮丽。1949年,毛主席就是在这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所以,人们一看到天安门,心中就会充满自豪和热爱。”2.引出乐曲教师语言:“有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就是用一种叫‘木琴’的乐器来演奏的,它的名字就叫《我爱北京天安门》。木琴的声音怎么样呢?让我们安静地来听一听。”3.初次完整聆听教师语言:“请你闭上眼睛,仔细听:木琴的声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优美的、悲伤的,还是欢快、自豪的?”第二部分:分段聆听,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