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 校 考 号 2025-2026学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班 级 5.诗歌是历史的镜子,映照时代的风貌与制度的变迁。下列两首诗句所反映的制度是 ( )历 史 试 卷 ( 本试卷共19道题 满分70分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考试时间共150分钟 ) 姓 名 题 号 一 二 总分 得 分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丞相制 D.奏折制度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0 分) 6.借助历史表格,可以快速构建知识体系,深入理解历史现象。下方表格反映的历史现象( ) 1.某历史学习小组同学利用 AI(人工智能)搜索古人类资料时,输入了“距今约 7000年”、“种 植水稻”、“饲养家畜”三个关键词。据此,AI可能展示给他们的古人类名称是 ( ) 领域 历史现象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创造发明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前期已经出现 2.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如:距今 5000多年黄河流域的陶寺遗址、长江流域的 天文学 僧一行组织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 良渚遗址,辽河流域的牛河梁遗址等。它们凸显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发展的特征是 ( ) 医药学 孙思邈收集药方写出《千金方》 A.继承发扬 B.历史悠久 C.一脉相承 D.多元一体 A.唐朝前期经济繁荣 B.隋唐时期民族交往频繁 3.如下图是某节历史课上老师的板书,根据所学知识我们可以判断“▲”处的内容 ( ) C.唐朝时期科技发展 D.隋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 7.邮票是历史的缩影,某班开展“集邮票、学历史”活动。下面三张邮票反映的学习主题( ) A.“公天下”到“家天下”的巨变 B.逐渐走向衰败的奴隶制王朝 C.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D.夏商与西周王朝的更替变革 4 张骞 玄奘 鉴真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抵抗侵略 B.中外交往 C.科技发达 D.农业发展的阶段特征是 ( ) 8.《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朝统治者为了 政治:各诸侯国变法 管理空前辽阔的疆域,在地方设置了 ( )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A.节度使 B.枢密院 C.行省 D.御史台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9.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 ( ) A.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近代化运动的起步A.统一国家的建立 B.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 八年级历史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 10.研究“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史实,下列可信度最高的是 (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A.《百家讲坛》相关讲述 B.北京圆明园遗址 本部分共包括 4 小题 C.现代专著《火烧圆明园》 D.电影《圆明园劫难》 16.某班以“古代中国·异彩纷呈”为主题制作展板,请你参与完成。(8分) 1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古代中国·异彩纷呈 A.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侵占了我国大片领土 ( ) 典籍篇 A.《红楼梦》B.《兰亭序》C.《道德经》D.《齐民要术》 B.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清政府被迫同英、美等 11国签订《辛丑条约》 智慧篇 D.1912年 1 1 月 日,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2.某班同学梳理如下教材目录,进行单元复习,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是 ( ) 材料一 他的迁都洛阳和改革,是北魏政治经济发展、鲜卑族进一 ①洋务运动和边疆危机 步封建化的必然结果。 ②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摘编自《中国史纲要》 ③戊戌变法 交融篇 ④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材料二 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 兀儿等人,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新的民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