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2025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第11课 五四运动 ———新思想·新青年·新目标 1.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了解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主要阵地、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意义; 2.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唯物史观:掌握五四运动的爆发、扩大和取得初步胜利等基本史实;认识五四运动的意义,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家国情怀:理解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标要求: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核心素养教学目标 重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难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重点难点: 01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02 五四运动的爆发 03 五四运动的意义 目标导学 辛亥革命后的巨大希望,同民国初年中国社会的黑暗产生了巨大的落差。巨大的落差就产生了巨大的浪潮,于是就有了新文化运动。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背 景: 民主共和潮流 尊孔复古逆流 陈独秀 这腐朽思想布满中国,我们要将这班反共(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净不可。 所以陈独秀等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洗刷旧思想的? 这腐朽思想布满中国,我们要将这班反共(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净不可。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视频:《新青年创刊》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开始标志 代表人物 口号 主要阵地 民主、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陈独秀、胡适、鲁迅、李大钊、蔡元培等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新文化运动由此发端 从此,新文化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内容? 自主探究:阅读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2、兴起: 陈独秀 三、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小组合作:阅读课本归纳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如何抨击? 1.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2. 提倡民主与科学 3. 文学革命 李大钊发表《孔子与宪法》等文,历数尊孔与宪 法性质相悖之处,反对定孔教为国教。 鲁迅的白话小说《狂 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 何谓民主?何谓科学?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民主)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Democracy 德先生 Science 赛先生 1917年,胡 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 新文学的语言。 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 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 文学。 3、内容: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小组讨论:结合教材和材料,说说新文化运动带来了哪些影响? 材料一:“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一批受过新思想熏陶的青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社会上出现了许多抗婚、逃婚、离婚等现象。婚礼也由中式开始效仿西方的新式婚礼。” ———《上海妇女志》 材料二: 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深受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北大青年们最早走上街头,游行示威……而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正是新文化运动的拥护者傅斯年、罗家伦等人。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具有片面性 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掀起了一 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 礼 对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