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6194

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天成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无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2次 大小:87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湖南省,答案,试卷,语文,考试,期中
    湖南省永州市天成学校2025—2025学年 高二年级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阳明心学视域下的《论语》问答 张实龙 【语录1】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翻译】子路问如何服务人君。孔子说:“不要欺骗他,却可以冒犯他。” 问一:为什么对国君不能欺骗,但可以冒犯 答:在孔子看来,君臣本为一体。一个国家之所以要有国君,是因为他可以将大家有效地组织起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群体的力量。国君是引领方向之人,对国君当然不能欺骗。但是,发现国君有问题,要勇敢提出来,这是为国君好,也是为群体的利益。这种对国君权力的冒犯,是出自公心,而不是由于私利,贤明的国君都会理解,并从善如流。 【语录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翻译】孔子说:“天下太平,创礼作乐以及出兵都决定于天子;天下昏乱,制礼作乐以及出兵便决定于诸侯。决定于诸侯,大概传到十代,很少还能继续的;决定于大夫,传到五代、很少还能继续的;若是大夫的家臣把持国家政权,传到三代,很少还能继续的。天下太平,国家的最高政权就不会掌握在大夫之手;天下太平,老百姓就不会谤议政治。” 问二:为什么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就是有道,自诸侯出就是无道 答:所谓有道与无道,就是看是否符合天地之道。天地间事物千姿百态,千变万化,看起来是杂乱无章,其实自有其秩序。也可以说,天地间一切变化,都是在追求这种终极秩序。人类社会的管理也应该符合这个终极秩序,或者说也应该是这个终极秩序的一部分。人必须结成群体,然后才能在天地间生存。人类开始的时候,有成千上万的原始部落,相互隔阂、提防、攻杀,损耗了大量的资源、于是部落联合成国家。国家之间也是利益纷争,相互算计、威慑、战争,还是损耗了大量的资源,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相互融合、文化的相互交流,国家迟早会灭亡,现在的一些联合组织即是明证。到那一天,地球成为一个村,人类实现命运共同体、人与人之间只有合作共赢、没有欺诈威胁,天下只有一个秩序。礼乐征伐由天子出,代表的正是这种秩序,这当然是有道。如果由诸侯出,天下就会政出多门,就会陷入无序状态,自然是一种无道。 问三:为什么自诸侯到大夫到陪臣,他们掌权的时间会越来越短 答:在春秋时期,天下的事,先是周天子无权管理,是诸侯说了算;后来诸侯也无权了,是大夫说了算;再后来大夫也无权了,是大夫的陪臣说了算。一方面,天子下面有很多诸侯,诸侯又有很多大夫,大夫下面又有很多陪臣。也就是说,从诸侯到大夫到陪臣,越到下面,人越多,相互之间的竞争就越激烈,真正能够霸占权力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另一方面,诸侯掌权的时间长,有比较坚固的根基;陪臣掌权的时间短,是暴发户,没有什么根基。所以越往下,延续的时间就越短。 问四:如何理解“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答:这里的“议”是谤议,即批评朝政,而不是我们一般的议论。天下有道,一切都处在合理区间,天下百姓各得其所,自然就没有什么需要批评的。 【语录3】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翻译】有子说:“一个人孝顺爹娘,敬重兄长,而喜欢冒犯上级,这种情况是很少见的;一个人不喜欢冒犯上级,而喜欢作乱,是从来没有过的。有品德的人都会去追求根本的东西,有了根本,就有了为人之道。孝悌就是学习做人的根本。” 问五: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