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2 植物的呼吸》教学设计 - 2024 - 2025 学年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是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之后,进一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的生命活动,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植物的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关,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知识奠定基础。 知识结构 1. 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 2.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有机物(储存着能量) + 氧→二氧化碳 + 水 + 能量 3. 呼吸作用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4. 呼吸作用的意义: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5. 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农田松土、粮食储存等。 二、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细胞的结构等基础知识,但对于植物的呼吸作用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能力水平 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实验操作能力,但在设计实验、控制变量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学习兴趣 学生对生物实验具有较高的兴趣,但在面对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时,可能会感到理解困难,需要通过直观的实验和生动的实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准备 教具 1. 实验器材:萌发的种子、煮熟的种子、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保温杯、温度计、导管、橡皮塞等。 2. 多媒体课件:包含呼吸作用的动画演示、生产生活中呼吸作用应用的图片和视频等。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思考生活中与植物呼吸作用有关的现象。 四、核心素养目标 生命观念 通过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学习,理解呼吸作用是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物质与能量相统一的生命观念。 科学思维 通过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和结果,培养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社会责任 了解呼吸作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合理利用呼吸作用原理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呼吸作用的概念、表达式和实质。 2.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消耗氧气以及释放能量的实验。 难点 1. 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2. 设计和实施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实验,控制实验变量,分析实验结果。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5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一些水果保鲜、粮食储存以及农田松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水果需要放在冰箱里保鲜,粮食要储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农民伯伯会经常给农田松土,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现象都与植物的一种重要生命活动有关,那就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学生活动: 观察图片,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尝试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的呼吸作用。 (二)新课讲授(25 分钟) 1. 探究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8 分钟) 教师活动: 展示实验装置(两个保温杯,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都连接着导管,导管另一端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提出问题:“植物呼吸作用是否会产生二氧化碳呢?” 引导学生作出假设:“植物呼吸作用会产生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