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7420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4次 大小:4651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湖北省,答案,试题,语文,考试,期中
  • cover
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治理体系面临巨大挑战,国际秩序正经历深刻调整。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日益显现出其文明局限性和实践困境,而中国提出的文明交流互鉴理念为重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新思路。只有超越文明冲突,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才能实现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有效的全球治理新体系。 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理念根植于其文明传统中的二元对立思维和线性历史观。这种理念强调单一文明标准的推广和制度模式的同一性。西方思想传统中存在将事物划分为“黑与白”“善与恶”等对立面、强调二元对立的认知模式。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促使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强调明确的价值体系、规则与制度的对立与规范,从而形成以“先进”对“落后”、“发达”对“欠发达/发展中”国家的二元框架。 建立在相同的宗教哲学逻辑基础上的西方历史观倾向于将历史视为一种线性、不断前进的进程。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和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是线性史观的代表人物,他们都将人类发展的历史与人的自然成长过程作类比,将文明的兴衰看作一个线性过程。随着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勃兴,线性史观与欧洲中心论相结合,成为西方全球扩张的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到冷战结束时,线性史观达到了新高潮,其代表性理论就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的价值体系”和“现代制度”具有普适性,是历史的“终点”,应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线性视角在二元对立框架上推动西方采取“从落后到先进”“从传统到现代”的路径假设,强调一套统一的“现代化”模式。结合二元对立和线性历史观,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理念容易表现为一种“文化优越论”和“单一发展范式”。西方将东方塑造成一种被支配、理解和控制的对象,从而巩固西方的文化和政治霸权。 冷战后世界局势的发展,并没有按照所谓“历史终结”的方向演进,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从强调世界合流的“民主化浪潮”转而强调未来全球冲突将主要在文明之间爆发。从意识形态斗争转向文明冲突仍是二元对立和线性史观的思维方式,它本质上在为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模式寻求新的合法性基础。其后果是始终让恐惧、分歧、对抗凌驾于和解、合作、共生之上,因而西方主导的全球治理也就不可避免地存在巨大的和平、发展、安全与治理赤字。当前,西方文明主导下的全球治理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反噬西方国家自身,引发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内斗,进一步削弱美欧主要国家对推进全球治理的承诺和贡献,留下日益扩大的治理真空,急需新的全球治理方案凝聚各国共识,应对全人类的共同挑战。 2019年,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进一步指出:“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突破传统国际关系的零和思维。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和思想基础,不承认文化多样性、包容性和共同价值,就不可能突破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修昔底德陷阱”,无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也不可能聚焦人类共同挑战构建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新秩序。中国人基于上千年的中西交流经验和近代的惨痛历史教训认为,文明是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是需要交流互鉴才能保持生命力的有机体,而不能以社会达尔文主义搞优胜劣汰、弱肉强食,成为侵略干涉的借口和工具。中国在外交战略中融入文明互鉴,就是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观”“义利观”与现代国际关系民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