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2025.11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 50分)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4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共34题,每题1分。 1.我国是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以下时间轴中的①②处,分别是我国哪一远古人类 A.北京人、郧县人 B.蓝田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蓝田人 D.郧县人、蓝田人 2.如图是远古居民建筑复原图,该建筑分布于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珠江流域 D.岷江流域 3.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的相似之处是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已会种植农作物并定居生活 C.建造干栏式房屋 D.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带 4.在大汶口晚期墓葬中,明显地分成大墓和小墓群。大墓中,死者往往随葬大批财物,有的随葬陶器多达120多件,甚至有镂花象牙简、鳄鱼鳞板、玉铲、宝贝、龟甲等珍奇物品。而其他许多小墓只有才容得下尸体的小坑,除一具白骨外别无他物。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生产力水平提升 B.聚落形成发展 C.出现贫富分化 D.早期国家产生 5.人类进入文明社会重要的标志是 ①私有制 ②阶级 ③学会用火 ④国家的产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6.《尚书·禹贡》记载禹的贡献不仅仅是治水,还有划分“九州”“五服”,扩大统治疆域。上述现象反映了 A.神话传说日益受到重视 B.时代变迁中历史记录出现讹误 C.早期国家的建立 D.社会混乱需要精神寄托 7.如图是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出土文物在器物造型和图案设计上可以印证我国先民 A.具有朴素的审美观 B.开始使用甲骨文 C.谋生方式的变化 D.会制作磨制石器 8.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常有颂扬历史名人的佳句。“治洪水,凿三门,功昭日月;立夏朝,传九鼎,德耀山河”,这副对联称颂的人物是 A.黄帝 B.大禹 C.盘庚 D.周公旦 9.《管子》载:“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材料中的“神农”是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 10.考古工作者在浙江余姚发掘出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堆积。同时,出土了骨耜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A.知道使用火 B.会简单制衣 C.已有了原始农业 D.建立了早期国家 11.歌曲《中国字》中唱到:“上中下,人口手,弓车舟,坐立走,中国人写中国字有中国心有中国情……”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中国字”是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直观的流程图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做如图流程图标题的是 (注: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都是部落) A.各部族的统一 B.大禹治水 C.禅让制的实行 D.部落冲突 13.商周时期的工匠已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铸造技术采用“泥范铸造法”,包括制模、雕刻纹饰、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这说明青铜器铸造 A.种类丰富 B.数量众多 C.分布广泛 D.工艺高超 14.浙江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距今约5300年的大型水利工程拦洪坝、面积达30万平方米的宫殿区,以及随葬玉琮、玉钺的高等级墓葬。山西陶寺遗址发现观象台、青铜铃和文字符号,墓葬分化显著。这些考古发现共同反映了原始社会末期 A.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 B.早期国家雏形的出现 C.阶级矛盾彻底激化 D.城市成为经济中心 15.公元前544年,鲁襄公宴请晋卿范献子,举行射礼时,鲁国公室竞凑不够6个熟悉礼仪又善用弓矢的官属,只好从大夫的家臣中借。这反映了 A.铁制工具的推广 B.分封制度的衰落 C.社会经济的萧条 D.兼并战争的残酷 16.如图是战国时期形势图,其中②和④分别是哪两个诸侯国 A.晋国、韩国 B.燕国、赵国 C.齐国、楚国 D.宋国、楚国 17.“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战国时期某项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