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试题 6、距今约4300一4000年的陶寺古城遗址,城内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玉器、骨器、铜器等,发现 (2025年11月) 了宫殷区、仓储区、祭祀区等重要遗迹。城内外还发掘了1300余座砻球,且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 化。这可以印证当时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按要求答在 A、出现了早期国家 B、长江流域进入文明社会 答题纸上的指定区域内,否则一律无效。 C、商品交换的活跃 D、奴隶制王朝统治的建立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7、制作年代尺是历史学习的瓜要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内容 1、中国科学院古人类研究所利用碳一14年代测定等技术,在北京人遗址中鉴定出了距今约70万 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②④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年一20万年前的灰烬层。这表明北京人已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5年 约公元前770年 A、学会使用火 B、掌握钻孔技术 ① ② ③ @ C、有爱美意识 D、使用磨制石器 A、禹建立夏、武王伐纣 B、商汤灭夏、国人桑动 2、中国旧石器文化可以划分为南北两大石器传统,即使在南方或北方地区内部,各类石器在原料、 C、盘庚迁股、平王迁都 D、商汤灭夏、平王迁都 制作技术、种类和形态方面也各具特色。这体现了旧石器文化的 8、股商卜辞中有赛马和比箭的相关记载。周代已经有完备的比箭礼仪,天子者称为“大射礼”,贵 A、延续性 B、包容性 C、凝聚性 D、多样性 族比赛则称为“乡射礼”。由此可知商周时期 3、俗话说“水火不容”,但古代先民却在烹饪上实现了“水火相成”。只要水、火之间有一层薄薄 A、祭祀活动很盛行 B、竞技体育已出现 的隔离,它们就能共存相成。半坡先民解决这一问题使用的方法是 C、军备竞赛已开始 D、分封制度已建立 A、人工取火 B、种植水稻 C、制作陶器 D、建造房屋 9、公元前544年,鲁襄公宴请晋卿范献子,举行射礼时,鲁国公室竟漆不够6个熟悉礼仪又善用 4、中华远古先民积累的农耕智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下面是一套出土于河南裴李 弓矢的官属,只好从大夫的家臣中借。这反映了 岗文化遗址中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工具,其用途从耕地到收割再到脱壳,可以印证 A、铁制工具的推广 B、分封制度的衰落 C、社会经济的带条 D、兼并战争的残酷 10、随着吴国、楚国等力量的消长,它们在江西的势力范围也不断变化,大致形成了“吴头楚尾” 石铲 石镰 ,石段盘和石题棒 的态势。江西“吴头楚尾”的历史缘于 用途:耕地 用途:收剂谷物 用途:给谷物脱光 A、商汤灭夏 B、盘庚迁股 A、社会出现了贫富分化 B、原始农业生产呈现出较完整的流程 C、武王伐纣 D、诸侯争霸 C、手工业技术水平高超 D、黄河流域的水利灌溉系统相对发达 11、战国时期,当诸侯们摒弃出身背景,以人的才能为原则选任官员时,“布衣卿相”“养士”成 5、右图是郑州大河村遗址出土的彩陶双联壶(距今约6000一5000年)。 有考古学家认为,图中分别用不同线条装饰的两侧陶壶,可能代表了两个 为当时独特的风景线。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 A、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B、制度改革带来社会风气变化 缔结同盟的部落。从这一视角看,双连壶独特的设计可能体现了先民对 C、社会变革引起思想文化活跃 D、百家争鸣提升士人思想素养 A、自然环境的认知 B、农业活动的重视 12、唐朝诗人岑参在《石犀》一诗中说:“江水初荡阀,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再亦不 C、生产工具的创新 D、共赢精神的表达 如。”诗中提到的“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Q夸克扫描王 可 极速扫描,就是高效百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