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69396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 (35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556658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八年级,统编,学年,2026,2025
  • cover
(课件网) 导入新课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能够通过相关史料,概述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认识到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是为武昌起义的胜利作了准备;通过分析归纳辛亥革命发生的条件,认识到武昌起义的爆发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2.史料实证 唯物史观:了解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二次革命的主要史实。客观辩证地评价辛亥革命的影响,认识到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3.家国情怀:体会辛亥革命志士的奋斗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辛亥革命的概念 19世纪末 1911年10月10日 1912年3月 狭义:1911年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广义: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全过程 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1909、1910年发展势头减弱,但还是有所增长。1901至191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 ———李侃《中国近代史》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3)组织基础:兴中会、同盟会的建立 1.背景 时间 起义 1895年 广州起义 1900年 惠州起义 1906年 萍浏澧起义 1907年 安庆起义 1907年 惠州七女湖起义 1907年 防城起义 1907年 镇南关起义(广西起义) 1908年 钦廉上思起义 1908年 河口起义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 黄花岗起义 (4)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一、武昌起义 清政府为了向四国银行团借款用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盛宣怀 抵押了铁路,就有钱了 这路是你们修的吗? 那就派兵镇压啊。 对,就借湖北的兵吧。 湖北文学社 湖北共进会 抓住机会,准备起义! 保路运动 2、导火索———四川保路运动 筹划: 主力: 时间: 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与共进会 湖北新军中倾向革命的士兵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经过: 结果: 武昌 武昌新军工程营首义—夺取军械库—进攻总督衙门—占领武昌城—汉阳、汉口起义响———武汉三镇革命胜利 首义之城 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成立,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湖北军政府旧址 3.武昌起义概况 夺取军械库 进攻总督衙门 占领武昌城 攻占汉口、汉阳 各省纷纷响应, 一半以上宣布独立 武昌新军工程营起义(1911年10月10日) 成立湖北军政府, 黎元洪为都督 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 用手枪逼出来的都督———黎元洪 WHY 3.为什么称为“辛亥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 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4.武昌起义结果 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相关史事 武昌起义发生时,孙中山正在美国向华侨募款,筹措革命经费。得到这一消息后,他立即绕道英、法,争取国际支持。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1912年1月1日下午,孙中山自上海乘火车抵达南京,长江江面的军舰鸣礼炮21响。当晚,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印玺 开创共和———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胡汉民等人在上海沪宁车站乘坐专列前往南京就职 二、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背景 武昌起义后全国14个省宣布独立,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