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0347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4788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2025--2026,学年,七年级
  • cover
三元区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友情提示:1. 本试卷共8页。 2. 考生将姓名,考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 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第Ⅰ卷 (选择题 60分) 本卷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 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最有力的证据是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 A. 传说、遗址 B. 化石、遗址 C. 遗物、记载 D. 传说、记载 2. 我国拥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区岩前镇万寿岩洞穴内发现了距今约18万年至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被誉为"闽人之源"。该遗址属于我国 A. 百万年人类史范畴 B. 一万年文化史范畴 C. 五千多年文明史范畴 D. 原始农耕时代范畴 3. 学者对北京周口店遗址发掘的火塘、烧石、烧骨等古人类用火遗迹,进行科学分析,发现遗址用火区集中用火部位,经历了700度以上,持续燃烧的高温现象,这是野火无法达到的温度 。据此合理的解释是,北京人已经懂得 A. 采集食物 B. 驯养动物 C. 控制用火 D. 建造房屋 4. 文物是历史的痕迹,蕴含着历史信息。运用下图中的文物可研究 A. 早期人类起源 B. 原始农耕生活 C. 远古部落联盟 D. 早期国家产生 5. 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早期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距今4000多年,中原地区在广泛吸收各地文明要素的基础上迅速崛起,经过持续的发展,以中原地区为引领的文明新格局开始形成。这表明,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的特征是 A. 隔绝孤立 B. 和谐共生 C. 各具特色 D. 多元一体 6.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陕西 (约 A. 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 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C. 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D. 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7. 右图是小史同学的学习笔记,她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古代的上古传说 B. 旧石器时代的发展 C. 北京人的生活 D. 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8. “国家”这个词是表示地缘关系的“国”与表示血缘关系的“家”的合成。夏朝体现“国”与“家”融合的制度是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世袭制 D. 刺史制 9. 《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A. 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 B. 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C. 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 D. 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10. 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由此可知,分封制在一定程度上 A. 加强了西周统治 B. 实现了中央集权 C. 避免了割据分裂 D. 加强了思想控制 11. 如图,河南、陕西、山东出土了大量商周时期的这种文物, 上面记载了文字,其内容十分丰富。这种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12.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 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13. 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 分封制的推行         B. 青铜器的使用 C. 铁器、牛耕的广泛使用     D. 金属货币的使用 14. “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覆长于步战。晋国 唯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上述史料表明春秋时期的战争客 观上促进了 A. 国家统一           B. 社会变革 C. 王室衰微           D. 民族交融 15. 春秋时期,楚庄王想取周而代之,就借朝拜天子的名义,到周王室去问九鼎的大 小轻重,周大臣王孙满回答到:“周朝的国运还未完,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楚王问鼎”的故事反映了春秋时期 A. 新贵族崛起,旧贵族特权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