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0581

吉林省长春五十二中赫行实验学2025--2026学年上学期七年级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14次 大小:900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吉林省,七年级,答案,试题,历史,期中
  • cover
七年级质量检测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研究古人类历史和古环境变迁的重要证据是 A.专家推测    B.化石     C.神话传说    D.文字记载 2.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近10万件石器,包括砍砸器、石钻、刮削器、雕刻器、尖状器等多种类型,这说明北京人 A.能直立行走          B.学会使用火 C.会制作并使用工具       D.大量使用磨制石器 3.以磨制石器与彩陶为特征的仰韶文化是中国现代考古学史上命名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也是中国第一个被科学认识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下面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A.北京人遗址   B.半坡遗址   C.良渚古城遗址   D.陶寺古城遗址 4.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穴中,有的墓穴随葬的工艺品和日常物品很多,有的墓穴却一无所有,这种现象说明 A.手工业发达          B.早期国家产生 C.社会财富丰富         D.贫富分化出现 5.黄帝联合一些部落,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地点在 A.阪泉     B.牧野     C.涿鹿      D.阳城 6.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被称为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中央集权制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8.禹的儿子启取代伯益,直接继承了禹的王位。这标志着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启的治国能力更强 C.德才重于血缘关系       D.禅让制更利于治国 9.“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殷商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A.周平王迁都   B. “国人暴动”  C. 盘庚迁都   D.禹修建城池 10. 夏朝与商朝建立之初,都非常注重建立或加强军队,设置监狱,制定刑法。这些做法旨在 A.对外扩张疆域         B.完善法律制度 C.强化国家统治         D.维护奴隶权益 11.西周时期,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实行了“授民授疆土”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世袭制     D.中央集权制 12.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侯只可用七鼎。但春秋时,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出春秋时期 A.战争频繁,人民困苦      B.青铜礼器,种类繁多 C.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D.诸侯混战,郑国败落 13.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诸侯“尊王攘夷”的真实目的是 A.尊崇周天子的正统地位     B.借周天子发展自己的势力 C.为周天子打抱不平       D.从事诸侯结盟活动 14.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 A.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 B.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C.各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D.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15.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使得当时中原的“诸夏”与周边的“戎”“狄”“蛮”“夷”等长期交往,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这反映出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推动了政治变革 D.促进了思想发展 16.长期征伐使春秋时期的一百四十多个诸侯,到战国初年仅剩十几个,以韩、赵、魏、楚、燕、齐、秦七国较强。这表明战国时期 A.分封制逐步强化 B.社会经济发展 C.各国变法改革 D.统一趋势增强 17.商鞅变法后,“宗室贵戚多怨望(怨恨不满)者”。下列商鞅的改革措施与此相关的是 A.废除旧的土地制度 B.鼓励耕织 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D.建立户籍制度 18.右图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时颁行的标准量器。下列商鞅的改革措施与此相关的是 A.严明法度 B.鼓励耕织 C.确立县制 D.统一度量衡 19.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其中①②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