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温润而泽 山海之州 孔融 戎 马 戎 装 兵戎相见 一部古代名人故事集 一部古代名人故事集 目 录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德行第一 言语第二 政事第三 文学第四 方正第五 雅量第六 识鉴第七 赏誉第八 品藻第九 规箴第十 捷悟第十一 夙惠第十二 豪爽第十三 容止第十四 自新第十五 企羡第十六 伤逝第十七 栖逸第十八 学习活动 读一读:读准字音,试着把句子的停顿读正确。 说一说:看注释,试着说说句子的意思。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兔走触株 步:慢慢走 行:正常走 趋:快步走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这句话可以这样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 ( ) × 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 ),唯戎不动。人问之(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 ),信然。 ①的 ②李子 ③王戎 ④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② ② ④ 王戎七岁,尝与(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 ),(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 )。”取之,信然。 学习活动 根据情节,清楚讲故事。 学习活动 根据情节,清楚讲故事。 发挥想象,生动讲故事。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王戎真 。 王戎 (做什么) 魏明帝于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间①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②,戎湛然③不动,了无惧色。 ①承间:趁机。 ②辟易颠仆:惊慌逃躲,摔倒伏地。 ③湛然:安详沉静地。 pì diān pú zhàn liǎo jù 读 故事。 补 题目。 想 不同。 观虎 王戎 ———《世说新语》 诸儿 竞走取之。 戎 不动。 观者 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王戎 ———《世说新语》 诸儿 竞走取之。 戎 不动。 观者 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司马光 ———《宋史》 众 皆弃去。 王戎 ———《世说新语》 诸儿 竞走取之。 戎 不动。 观者 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司马光 ———《宋史》 众 皆弃去。 光 持石击瓮以破之。 王戎 ———《世说新语》 诸儿 竞走取之。 戎 不动。 观者 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司马光 ———《宋史》 众 皆弃去。 光 持石击瓮以破之。 曹 冲 ———《三国志》 群下 莫能出其理。 王戎 ———《世说新语》 诸儿 竞走取之。 戎 不动。 观者 无不辟易颠仆。 戎 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司马光 ———《宋史》 众 皆弃去。 光 持石击瓮以破之。 曹 冲 ———《三国志》 群下 莫能出其理。 冲 置象于船,刻其水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