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0893

重庆市复旦中学教共体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16598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重庆市,期中,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参考答案 1. C 2. C 3. A 4. A 5. ①自然生态有自身的规律,我们要充分尊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尽量减少甚至不破坏自然生态。 ②人是天地万物中的一种,我们应善待万物,学会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经济、社会、人的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共赢。 ③我们应“制天命而用之”,在顺应自然规律、保护自然生态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动性,积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 【1题详解】C.“判断人是否具备君子敦厚的德性品格”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三段“荀子认为人能群是人与他物的最重要区别”可知,能群是人与他物的最重要区别,而非具备君子敦厚的德性品格。 【2题详解】A.“‘群道’则是二者的有机结合”错误,根据材料一“天人合宜、人际和谐则从不同方面展现了群道指向的内在目标”可知,“群道”需同时考虑两方面,但并不是两者的结合。 B.“作者借此倡导人们善待万物”错误,善待万物是荀子观点的推导,而非作者的倡导。D.“所以要求它们法于天地自然”错误,根据材料二“法于天地自然,因而‘义’与‘分’具有生态意蕴”可知,选项将因果关系倒置。 【3题详解】A.“是为了告诫主政者应当‘治理合宜’”错误,材料一引用《荀子 王制》核心目的是引出“群道”具有人道与天道双重内涵的观点,而非告诫主政者应当治理合宜。 【4题详解】A.“何为合群”错误,“草木畴生,禽兽群焉,物各从其类也”表达的是各种群类具有连续性,而不是何为合群。 【5题详解】 ①根据材料一“对待自然(天地万物),则需要充分尊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处理社会领域中的事宜,需要合乎礼法”可知,自然生态有自身的规律,我们在发展经济、社会时需遵循自然规律,不破坏生态平衡。 ②根据材料二“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共生一体。既然共生一体,人必须善待万物”可知,我们不能只关注经济增长或社会发展,而要统筹经济利益、社会秩序、人的需求与生态保护,追求“共生一体”的长远发展。 ③根据材料二“如果欲求没有节制或没有受伦理规范,就会‘争乱’”可知,在人的发展中既要发挥人类主动性,也要通过制度、伦理规范节制过度欲求,实现人与自然共生。 6. D 【解析】A 项错在“长久以来的愚昧落后,麻木不仁 ”。 文中写到县里曾经派下任务修战壕,要在这里和日本打仗,农民们心气很高,也很积极。修战壕遇到谁家的地,也会将庄稼挖去,村民们也没有反对,这说明当地村民并非长久以来都愚昧落后,麻木不仁。沉迷于赌博和迷信,主要是因为大军南撤,县长逃走,村民们有些消极迷茫,只好听天由命,以赌博来消遣。B 项错在“肃杀悲凉的气氛 ”。发绿的树枝、疏松的泥土和摇曳的高粱穗,象征着希望与不屈,整体氛围并非强调肃杀悲凉。C 项错在“我们做不得主 ”,强调逃兵是因国民党上层下令不抵抗而被迫撤退,并不能体现他的“渴望能当家做主,追求独立与自由 ”。 7. C 【解析】春儿对逃兵态度的变化,是从不理解到理解支持,说明她通情达理,并不能说明春儿的思想觉悟得到明显提升。 8. ①采用第三人称叙事,客观展现子午镇的局势与人物言行,全面呈现不同人物在特殊时期的选择;②以春儿的行动为线索,串联起做太阳旗、挖战壕、遇逃兵、藏枪支等情节,叙事集中紧凑;③采用插叙的手法,通过春儿的回忆交代了战壕的来历,使情节丰富完整,人物形象更加鲜明;④叙事中融入景物描写,如战壕顶的绿树、艳红的高粱穗等,既推动情节,又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境。 (每点 1 分,意思对即可) 9. ①文本一通过塑造春儿、芒种等普通民众形象,展现他们在战乱中的正义选择,如春儿坚决拒做太阳旗、不遗余力地支持抗战,芒种渴望当家做主,追求自由独立,均体现“真美善 ”的追求;②写春儿在战壕上播撒菜种,写逃兵虽溃退仍愿留枪给民众抗日、投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