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一2026学年高一11月联考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 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 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橘子洲,湘江畔,岳麓山,曾是学生时代的毛泽东和他的同学好友常来畅游之处,壮丽 的山水陪伴着他们的峰嵘岁月,激发着这群时代骄子的豪情壮志,送他们走上革命征途。 十几年的光阴瞬息而逝,1925年深秋时节,青年毛泽东独自来到橘子洲头,眼前的山水唤起 他的思绪,激荡着他的心胸。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昂扬奋发的青春活力,继往开来的英雄 斗志,这一切,通过写景、忆旧的笔墨痛快淋漓地挥洒出来。 首先,在景物的摄取上,《沁园春·长沙》采用多方观照、广角摄景的手法,多角度多层 面地展示秋光。“万山”句写远景,“漫江”句写近景,“鹰击”句写上景,“鱼翔”句写下景。远 近上下,浏览无遗,爱秋之心,何等热切!字里行间,跳动着词人喜悦的目光。其次,在景物 的着色上,只取“红”“碧”二色:“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红、碧二色都富于生命的力度,勃 发着生命的光彩,再加上“遍”“透”的程度修饰,一派蓬勃生机跃然纸上。而且,红、碧二色 的对比度很强,红在碧的比衬下愈显其红,碧在红的比衬下愈显其碧,红枫碧水,交相辉映, 溢彩流光,鲜明夺目。秋色之壮,叹为观止!古代大诗人的景物诗,亦非常注意景物颜色的 搭配、对比,杜甫诗句“山青花欲燃”(《绝句二首》其二),就是以“青”“红”二色描写出春山的 壮美。再次,在景物的状态描写上,取动而不取静。写鹰,则是搏击长空;写鱼,则是漫游浅 底;写船,则是竞相疾驶;写水,则是滔滔北去;即便是写红枫,也要用个“染”字,“染”是着色 的过程,这就写出了枫叶的颜色由淡变深的动态。总之,一切景物都处于动态之中,而运动 正是生命的体现。在作者的笔下,秋天不再是生命渐趋衰微,恰恰相反,那是一个充满了生 机,“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恢宏世界! 且莫以为作者仅是在如实描绘客观景物。词中的景物是作者主观能动化了的景物,它 们融注了作者的感彩和思想意识,而成为作者心境的物化和感情的栽体。 下片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紧承上片结尾的提问,引出人物,是对“谁主沉浮”的含蓄回 答,那就是词人和他的革命伴侣们要主宰中国大地的命运。能不能承担这个使命?能不能 第1页(共8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