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1461

安徽省A10联盟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0次 大小:35578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安徽省,语文,答案,图片,试题,考试
  • cover
2025~2026学年秋季学期高二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 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至三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宋宝伟:新诗无论是草创期还是发展期,都离不开对国外诗歌资源的汲取,只有以开放的姿态 博取众家之长,方可获得与全球诗歌对话的权利和地位。但同时必须提高自身的消化能力,完成异 域诗歌艺术经验的中国化,这是百年新诗成功确立的重要因素。您认为新诗与英美文学之间是怎 样的关系,英美文学对新诗最大的推动表现在哪里? 罗振亚:中国新诗与英美文学的关系,我主要以“新批评”理论与中国新诗的发生作为切入点进 行考察。“新批评”派的两位主将瑞恰兹、燕卜荪分别在1929年、1938年任教于清华大学和西南联 合大学,西方现代派诗歌与理论开始沉潜于广大学子的心智结构之中。冯至、卞之琳、叶公超、李广 田等人系统、深入地研读阐释“新批评”理论,穆旦、辛笛、陈敬容、郑敏等人也在进行具有现代化倾 向的诗歌创作,在众诗人的共同努力下,创建了中国式的现代主义诗学理论,实现了“新批评”理论 的中国化与中国诗论的现代化。具体表现在,将瑞恰兹“包含的诗”的观念转化为中国新诗的反讽 与智性品质;将具有文本中心主义弊端的“新批评”理论进行中国化处理,诗歌更注重文本和现实、 历史、传统因素的关联。九叶诗人从方法论与思想纬度吸纳瑞恰兹、艾略特诗歌理论,使中国新诗 对西方诗歌诗学的接受由单纯的创作层面,向实践和理论并重的立体层面转换。尤其可贵的是, “新诗现代化”倡导者对中西两种诗学资源都有所扬弃和超越,努力弥合诗与现实、社会使命与艺术 使命之间的鸿沟,创生出中国的真正具有“包含”意味的诗歌。可以肯定,对“新批评”派“包含”内蕴 幅度、范围进行扩大、拓宽的中国化处理,是“新诗现代化”理论的独到贡献。但这种贡献也并非完 美,自身潜藏着诸多遗憾。首先是理论研究的视野有限,无法涵盖新诗创作的所有区域。其次,移 植而来的后期象征主义特别是“新批评”派理论,与中国诗坛的现实联系过于微弱,同时对西方诗学 理论过于崇拜,进而产生很强的理论依赖,从而束缚了对问题的深入探究,所以整体上的创新气度 还是明显不足,这些问题只能留待后来者进行继续探索和寻找新的突破。 宋宝伟:在您看来中国新诗成功的经验之一,是新诗在吸收中外诗歌精华和文学流派营养中发 展成熟,中西诗学资源同等重要。但大多数人在对百年新诗的认知中,有一个较为固化的观念,就 是新诗与传统之间是对立的,是反叛传统诗学资源并吸纳西方资源而创生发展的,新诗与古典诗歌 分属两个独立系统。您如何评价这一观点?新诗发展到现在还需要古典诗歌资源吗? 【高二期中质量检测语文卷第1页(共8页)】 6092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