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1课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用他的思想,他的事业,他的诗词,营构了一个独特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世界,也是一个举世瞩目的世界。 过去、现在、将来的人们,都想探究这个世界,都有必要认识这个世界。打开这个世界奥秘的窗口,其中之一就是毛泽东的诗词。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请同学们试着将词的开篇恢复成现代汉语的语序。 比较诗歌的表述与现代汉语语序的表述有什么不同?哪一个更好?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在一个寒冷的清秋佳日,“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光未然《黄河颂》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作者立于橘子洲头,他都看到了哪些景物?以何种顺序来写? 山上 江中 天空 水底 远眺 近观 仰视 俯视 远近结合、俯仰结合、动静结合(记笔记) 诵读经典 感知上阕 看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动景 静景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作者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些景物?这些形容词是否可以更换?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诵读经典 感知上阕 看满山红遍 层林倍染 满江碧水 船舸漂流 鹰翔长空 鱼游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VS 炼字(记笔记) 静景→形容词和副词 动景→动词。 反复琢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点拨 诵读经典 感知上阕 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诵读经典 感知上阕 作者用“击”这个字形容鹰,击是搏击的意思,雄鹰搏击长空,表现其矫健着力,正因为矫健有力,所以才能自由地飞翔,进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正因为诗人心中向往自由,所以看到的景物也都是自由的,你心中有什么,你眼睛就会看到什么,你眼前的风景折射了你心中的世界。我们说,这种带有主观情绪或情感的景物,我们称之为意象。【记笔记】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知人论世 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 诵读经典 感知下阕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下阕中,哪一句话是直接描写上次游览橘子洲的句子?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你是否找到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答案? 诵读经典 感知下阕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总结: 谁来主沉浮?是我们。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我们。是这些“中流击水”者,是历史浪潮的弄潮儿。 这些青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