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2131

2.2《红烛》课件(共24张PPT)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2171851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RED CANDLE 思维发展与提升 理清抒情脉络;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掌握像征手法,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 审美鉴赏与创造 把握诗歌意象,领悟红烛的象征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体会诗人的伟大抱负,理解诗人献身祖国、甘愿自我牺牲的爱国精神。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学习诗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强表达心中情感的方法。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话出自李商隐的《无题》,写对爱情的至死不渝。那么,蜡烛还能象征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闻一多先生的《红烛》,透过红烛,体察诗人内心丰富复杂的情感。 导入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原名 ,字 ,中国民主同盟的成员。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他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闻一多 闻家骅 友三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曾参加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后来加入中国民盟为民主而奔走呼吁。 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 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毛泽东曾评价他:“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这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友三。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在创作诗歌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 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诗人 学者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字友三。 文学成就 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在创作诗歌时,提倡新格律诗理论,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即 (讲究平仄、韵脚和谐)、 (辞藻华美)、 (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写作背景 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歧视,写下许多爱国诗篇。1925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 文学常识:新月派 新月派: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自1926年春始,以北京的《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 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它以《新月》月刊和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 他们不满于“五四”以后“自由诗人”忽视诗艺的作风,提倡新格律诗,针对当时的新诗形式过分散体化而提出来的。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学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阅读诗歌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