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2025年秋统编新版七上历史情境课堂课件含视频 学史方法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二、如何掌握历史纪年法 2 三、如何阅读历史地图 3 一、如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 1 一、如何从出土文物中获取信息 概念辨析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社会活动遗留下来的拥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是指具体的物质遗存,它的基本特征是: ①必须是由人类创造的,或者是与人类活动有关的; ②必须是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不可能再重新创造的。 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的文物有哪些呢? 元谋人上门齿化石 (复制品) 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四羊方尊 司(后)母戊鼎 素纱单衣 东汉越窑青瓷长颈瓶 南朝青瓷莲花尊 《兰亭集序》(摹本) 1.文物的价值及作用 (1)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文献资料往往受限于时代与记录者认知上的局限,从而不可能完全真实的反映社会现象和史实。文物则是在各个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客观实在。可以充分证实历史文献的真实性,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填补文献记载的空白。 西周利簋及铭文 利簋的发现,除澄清了以往关于武王伐纣具体日期疑惑外,还证实了《尚书·牧誓》、《逸周书·世俘》等文献记载的某些具体史实。 (2)比起文字,不同类别的文物,能更加直观的反映其所在时代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活动以及自然环境变迁等方面的历史信息。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 猪纹黑陶钵 反映出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和饲养家畜 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 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 2.文物与历史研究 王国维就提出“二重证据法”: 应当将地下的文物与地上的文献资料结合从而更全面的阐释历史。 尤其在文字记载稀缺的先秦及之前,用地下古物弥补地上文献记载之缺憾是非常有必要的。 ———吕思勉 我们应该如何从文物中获取信息呢? 3.从文物中获取信息的步骤———以司母戊鼎为例 (1)关注文物的历史价值,获取文物承载的时间、空间信息。 司(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出土于河南安阳,是3000多年前一位商王为祭祀其母“戊”所铸造。它见证了我国商朝晚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历史信息 空间 时间 人物 目的 价值 河南安阳 3000多年、商朝 商王 祭祀其母“戊” 见证了我国商朝晚期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 (2)关注文物的艺术价值,获取其承载的审美信息。 司(后)母戊鼎 夔龙纹和饕餮纹 增加威武凝重之感 蝉纹 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 双虎食人图案 司母戊鼎上纹饰装饰手法的简约和巧妙,使得器物在庄严肃穆中显得轻快活泼,在丰富多变中不失和谐统一。 (3)关注文物的科学价值,获得其中的科技信息。 司(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金属含量 铜 锡 铅 84.77% 11.64% 2.79% 铸造方法:泥范铸造法 铸接工艺 历史信息:表明当时的铸造和铸接工艺已经相当高超 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图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直接了解( ) A. 早期人类 B. 法家思想 C. 春秋争霸 D. 商朝文字 D 甲骨文 2.历史文物能多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水平、文化艺术及社会生活。下列文物在历史发展中的共同作用是( ) A.早期采集渔猎经济 B.推动社会生产进步 C.具有朴素艺术审美 D.反映农耕经济发展 生产工具不断进步 B 3.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依据。以下文物共同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农业耕种技术的提高 B.纺织业的进步 C.冶炼铸造技术的发展 D.煮盐业的兴盛 铁农具 勾践剑 铜冰鉴 C 二、如何掌握历史纪年法 历史纪年的分类及计算方式 1.干支纪年 用“天干”和“地支”一一相配来纪年的方法。其特点是: A.天干和地支各一位组成一个纪年,如“甲子年”、“乙丑年”等。 B.天干和地支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