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探究每一章所包含的儒家关于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他没有什么万卷巨著,万余字的语录是他一生思想的浓缩;他没有什么惊天事迹,极平凡的言行却给后人树立了万世楷模。九州四海因他而一统,寰球世界也必将因他而和谐;华夏文明因他而灿烂,未来明天也必将因他而美好。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他,一个老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摘自《三千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新课导入 作者简介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赵匡义)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在中国,从没有一个人像孔子一样能将自己的名字印在中国人的精神里,刻在中国的历史中。” PPT模板 http://www./moban/ 1.孔子,名____,字_____,春秋末期____国人。 2.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____家学派创始人。被尊称为“_____、 _____”。他创办私学,开私人讲学之风。倡导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弟子三千,其中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3.孔子思想核心是“____”,政治上主张“礼治”,鼓励人们积极“入仕”。在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注重“因材施教” 。 4.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_____ 。该书与_____、_____、_____ 合称“四书”,与___、___、_ __、___、_____ “五经”俱为儒家经典。(补充:六艺指的是 ) 丘 仲尼 鲁 儒 圣人 至圣 仁 义 礼 智 信 仁 《论语》 《孟子》《大学》《中庸》 《诗》《书》《礼》《易》《春秋》 礼、乐、射、御、书、数 文学常识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 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 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写作背景 (听音频齐读课文) 八佾(yì) 迩之事父(ěr) 子罕(hǎn) 文质彬彬(bīn) 譬如(pì) 未成一篑(kuì) 初读感悟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译文: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要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君子:①特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②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 ③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 食:名→动 安:安逸 敏:勤勉 于:对(在) 敏于事:状后 而: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