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2821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2025--2026学年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9次 大小:7633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山东省,答案,试题,历史,期中,学期
  • cover
八年级历史试题 (2025年11月) 试卷说明: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将所有题目的答案按要求答在答题纸上的指定区域内,否则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林则徐对中西武器做了这样的对比:“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由此可知,林则徐认识到 A、鸦片输入的危害 B、闭关锁国的弊端 C、制度改革的必要 D、武器装备的落后 2、鸦片战争时期,浙江嘉兴县丞龚振麟目睹了英军火轮船的优势,遂萌生仿制火轮船的想法,经过数月努力,造出类似战舰,并安装了枪炮。这反映了当时 A、中英贸易的扩大 B、危机下的个体探索 C、地方势力的膨胀 D、新式海军已经建成 3、19世纪中期,诗人张维屏有感于广州三元里爆发的义举,写诗道:“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该诗热情讴歌了 A、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 B、爱国官兵保家卫国的意志 C、农民起义推翻清朝的斗争 D、知识分子投身革命的抉择 4、右图为晚清洋纱进口价格(按包计)数据柱状图,该现象 A、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B、说明外国商品竞争力弱 C、表明列强放松经济侵略 D、导致国家经济负担加重 5、1860年,在英法联军进攻北京的同时,江苏巡抚派专员到上海找英法领事求救,同时两江总督也逃到上海找外国公使商议,共同出兵江南剿匪。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农民反帝爱国运动持续高涨 B、清政府对地方控制进一步加强 C、农民战争沉重打击反动势力 D、清政府已经和英法达成了一致 6、《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当收成时……(除)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各物及银钱亦然。”此规定 A、抵制了西方侵略 B、挫伤了农民积极性 C、实现了社会公正 D、满足了农民的愿望 7、根据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的 “恭亲王奕 在北京设立同文馆”“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留学” 等信息,可以判断出他们探究的是 A、洋务运动培养新式人才 B、戊戌变法改革旧教育 C、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 D、五四运动传播新思想 8、郑观应在评价洋务运动时说: “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 其中的 “体”主要是指 A、教育思想 B、练兵方法 C、先进技术 D、政治制度 9、制作思维导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为如下思维导图选择最恰当的主题是 A、边疆危机 B、农民运动 C、瓜分狂潮 D、思想解放 10、以下图片从左至右依次为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迫使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通过观察,你能得出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A、中国丧失的领土逐渐增多 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列强侵略不断扩大和深入 D、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11、由下表可见,这一时期的农民运动 余栋臣起义 覃培章起义 赵三多起义 朱红灯起义 义和团运动 1898 年 6 月 1898 年底 1898 年 11 月 1899 年 11 月 1899—1900 年 顺清灭洋 保清灭洋 助清灭洋 兴清灭洋 扶清灭洋 A、阻碍了社会发展进程 B、反帝斗争的意识强烈 C、反映了阶级矛盾激化 D、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 12、《马关条约》签订后第三天,光绪皇帝下诏,表示“嗣我君臣上下,惟期坚苦一心,痛除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材料表明 A、洋务派筹建海军举步维艰 B、实业救国的团体纷纷涌现 C、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 D、民族危机刺激了革新意识 13、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揭露了英法联军的侵略行为 B、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表达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愿望 D、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4、“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