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3110

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0次 大小:106062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陕西省,历史,答案,扫描,试题,期中
  • cover
AK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检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满分60分,时间60分钟,学生直接在试题上答卷; 2.答卷前将装订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题 号 二 总分 得 分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 案。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为主题设计一期板报,下面图片可作为其设计素材 的是 A狮身人面像 B.摩亨佐·达罗遗址 C楔形文字 D.《掷铁饼者》 2.释迦牟尼面对印度社会的现状,提出以“无我”的精神来抵抗婆罗门崇高的“我”,提倡众生皆有 佛性的“平等”思想,最终创立了佛教。据此可知,释迦牟尼的这一思想 (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 B.侧重于化解社会矛盾 C.是印度当代文化的源头 D.冲击了印度种姓制度 3.在这广阔而文化差异极大的区域中,亚历山大大帝能维持统治权威,除了靠个人的领导魅力外, 还因为他熟悉各地的传统并善于把他们为已所用。这说明亚历山大统治权威的“维持”得益于 () A.因地制宜的统治政策 B.希腊发达的海外贸易 C.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 D.异常强大的军事实力 4.“作为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它把一向由贵族垄断而自由掌握的法律,用通俗的文字公布出 来,开启了罗马制定、完善成文法的传统”。这里的“它”是 ( A.《汉漠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查士丁尼法典》 D.万民法 九年级历史期中试题AK-1-(共6页) 5.下图中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属于 帕特农神庙遗址 罗马万神庙穹顶 A.实物史料 B.口述史料 C.文献史料 D.图像史料 6.基督教诞生后,在欧洲大陆传播的最初三个世纪步履维艰,基督徒的宗教活动鲜见于史册记载。 313年,君士坦丁(罗马帝国皇帝)颁布“米兰敕令”后,基督教取得合法地位,其发展速度加快。 这说明 ( A.原基督教教义缺乏适应土壤 B.宗教与政治是对立关系 C.向政治称臣才有发展的机会 D.政治会影响宗教的发展 7.庄园法庭由领主或管家主持,依据习惯法裁决内部纠纷(如土地争议、偷盗),常以罚金作为惩罚 手段,法庭既维护领主利益,也限制领主过度压榨。这说明庄园法庭 ( A.惩罚方式多样 B.维护公共秩序 C.裁决依据单一 D.维护佃户权益 8.13世纪,许多城市通过市民选举产生市长、法官等公职人员,负责城市的管理和治理,拥有独立 的税收系统,能够自主决定税收的种类、税率和征收方式。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A.完全摆脱了封建统治 B.促进了工商业的繁荣 C.取得了一定的自治权 D.推动了教育文化发展 9.13、14世纪,欧洲农村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改变,农村中出现了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这一“阶级 力量”是 () A.富裕农民、骑士 B.手工业者、商人 C.农奴、富裕农民 D.市民阶层、农奴 10.《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创作于1503年,画中女性典雅端庄,面部表情柔和而神秘,创作者运用 了独特的“明暗法”技法,使人物面部光影变化自然,富有立体感。这幅肖像画的“创作者”是 () A.但丁 B.拉斐尔 C.达·芬奇 D.米开朗琪罗 11.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客观地认识和评判历史的态度和方法。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灭掉拜占庭帝国 B.1488年,迪亚士带领船队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C.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 D.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说的正确 12.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一直到19世纪上半期,新航路开辟者利用大帆船,把中国产的生丝和瓷 器等商品,经菲律宾中转,运往美洲及欧洲,同时将美洲产的白银输入到中国,史称“丝银贸 易”。这反映出 A.欧洲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东西方联系进一步加强 C.欧洲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D.中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九年级历史期中试题AK-2-(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