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4389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背考点清单

日期:2025-11-21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89次 大小:473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2024,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背
  • cover
七年级上册地理必背考点清单 ( 模块一地球 ) 考点一: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宇宙中物质存在的形式。分为恒星、行星、星云、彗星、卫星等 2.天体系统:可观测宇宙→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地球。 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到远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 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1)外部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 自身条件:表面温度适宜(日地距离适中)、大气层的存在(地球的体积质 量适中)、有大量的液态水(地球内部结晶水汽化及日地距离适中)、表面温度的 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地球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地球的大气保温效应) 4.人类探索太空的意义:(1)推动科技进步;(2)促进新资源的开发;(3)了 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4)体现人类的探索精神。 5.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天圆地方(猜想)→月亮和太阳(逻辑推理)→麦哲伦环 球航行(实践证明)→卫星照片(亲眼目睹)。 6.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3)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4)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考点二:地球仪与经纬网 1.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示意图 形状 除南北极点外 ,其他纬线都是 圆形 都是半圆形。正对的两条经线组 成闭合的经线圈,为一个大圆, 经度和为180 ° 长度 不相等 ,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变 短,南北两极缩成一点 所有经线都等长 指示方向 同一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同一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线圈关系 除南北极点外,所有纬线都平 行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起点线 赤道(0 °纬线) 本初子午线(0 °经线) 度数划分范围 0 °~90 ° 0 °~180 ° 符号 南纬(S)、北纬(N) 东经(E)、西经(W) 分布规律 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 纬 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 经 2.半球的划分: (1)南北半球:赤道(0 °纬线) (2)东西半球:20 °W和160 °E( 小东大西———度数比分界线小的为东半球,度数 比分界线大的为西半球) 3.经纬网定位: (1)有纬度和经度的分界线: 点在0 °纬线北面是北纬(N),在南面是南纬(S); 点在0 °经线东面是东经(E),在西面是西经(W),找到180 °经线时正好相反。 (2)没有分界线时: ①纬度判断:度数越往北越大的是北纬(N),越往南越大的是南纬(S)。 ②经度判断:度数越往东越大的是东经(E),越往西越大的是西经(W)。 考点三:地球的运动 1.地球自转 方向、周期 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北逆南顺;周期是一天(约24小时) 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 (2)时间差异 (3)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位置越偏东,时间和日出越早) (4)一天中正午影子最短,清晨和傍晚影子最长,变化规律为长-短 -长。 2.地球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和周期: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一年(约365天) (2)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②五带的划分: ③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及物影长短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南、北两极递减,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物影越短;反之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物影越长。 ( 模块二地图 ) 考点一:地图的阅读 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①比例尺的大小:数字式分母大,比例尺小;分母小,则比例尺大(注意单位换算 统一) ②比例尺大小与地图的关系(相同图幅比较): 比例尺大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范围大,内容简略。 考点二:地形图 1.等高线地形图: 海拔: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地面上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 直距离; 五种山体部位等高线地形图: 山峰: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