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练习题(二) 一、选择题 1.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第二次国共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推翻帝制 B.打倒军阀 C.联合抗日 D.统一全国 3.“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是戊戌变法中哪位志士的绝笔(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谭嗣同 D.光绪帝 4.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B.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 C.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D.《青年杂志》改称《新青年》 5.1945年,毛泽东前往重庆时说“此行必须作出一定的让步”。“让步”是为了( ) A.推动北伐胜利进军 B.加快抗战胜利进程 C.争取实现和平民主 D.推翻南京国民政府 6.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事件。前者通过上书皇帝推动变法,后者则通过武装起义推翻帝制。这表明两者的区别是( ) A.是否传播了资产阶级思想 B.是否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是否要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是否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 7.某学习小组以“近代救亡图存的探索”为主题进行历史剧表演,小史同学扮演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将参与演出的剧幕是( ) A.第一幕求强与求富的自救 B.第二幕改革与革命的实践 C.第三幕民主与科学的呐喊 D.第四幕合作与对立的抉择 8.在当时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流传着这样的歌谣:“红米饭,南瓜汤,挖野菜,也当粮,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餐餐味道香。”歌谣反映了( ) A.根据地的经济繁荣 B.军民同甘共苦的乐观精神 C.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D.红军灵活多样的高超战术 9.“绅粮堆谷满仓,干人(穷人)无米煮汤!土豪劣绅住洋房子,工人农民住烂茅棚!还有种种苛捐杂税,把工农血汗吸得精光!只有拥护红军打胜仗,工农才能得解放!”这是红军长征途中在贵州仁怀留下的木板童谣。该童谣反映出红军长征( ) A.挽救了中国革命 B.保存了基干力量 C.传播了革命思想 D.打开了抗日局面 10.“核定关税率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得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的手工业挤压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与材料所述“核定关税率”相关的条约签订双方是( ) A.清政府与英国 B.清政府与法国 C.清政府与俄国 D.清政府与日本 11.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某会议,首次独立自主解决军事路线问题。这一会议( ) A.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 B.标志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C.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 12.1915—1918年间,只有少数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1919年后,全国各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出版刊物大量出现。除此之外,在北京、上海等地陆续成立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由此可知,1919年后马克思主义( ) A.广泛传播 B.理论体系已经成熟 C.成为主流 D.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13.数轴上学历史,“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他们绘制了《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示意图》。下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C段“开始上升”分别指的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 C.第二次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14.下图为近代列强在华设厂数量统计图。与1895年后的数值变化情况有直接关系的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陈独秀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陈独秀所说的“脚踏实地”指的是中共“二大”( ) A.制定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