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bào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学习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 2、反复诵读,把握意象和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情感。 3、探寻诗人的精神世界,把握“愁”之内涵。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知人论世———词人简介 李清照,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女词人,她通晓金石鉴赏,能诗善文,词的成就尤其突出,是婉约派代表人物,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留有作品集《漱玉词》,她的词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被称为“易安体”。 南渡前: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 南渡后:悼亡之悲、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李清照词以靖康之变后南渡为界分为两个时期: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新明快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李清照———生平(大事记) 1103年: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ト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二、知人论世———创作背景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晚年作品。 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辗转南方逃亡避难中又丢失大量珍爱的文物、古籍。 山河残破、故土难回、家破夫亡、孤身漂泊、境况凄凉,词人尝尽颠沛流离的苦痛,写下这首《声声慢》。 三、感知“愁”情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品味“愁”情 1、如何写愁:找出抒情的诗句。 2、怎样入愁:词人选取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3、缘何生愁:本词中作者为什么愁? 提示: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品读 抓住词中的意象来品读 联系词人的生活遭遇来品读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不借外物,直接表达内心情感。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在景物描写中。 借事抒情(叙事抒情):借助生活细节表达情感。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通过描写某一物体的特征、品质来象征人格或志向。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历史典故或前人成句,含蓄传递今人之情。 知识卡片:抒情方式 1、直接写愁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间接写愁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一)怎样写愁:找出抒情的诗句。 (开篇) (结尾)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动作 环境 感受 结果 引发 叠词 七组叠字,无一愁字, 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①运用叠词,增强了词的音韵效果,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手法】 ②渲染悲凉氛围,奠定了哀婉、凄凉、愁苦的感情基调。【内容】 ③加强语气,极有层次地表现了词人愁苦的心情。【情感】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然寡欢 答题思路:手法+内容+情感 酒 风 雁 黄花 梧桐 雨 (二)怎样入愁:词人在词中选取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借景抒情 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关于“酒”: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