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5621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22张PPT)

日期:2025-11-2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2556262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1课,西汉,建立,文景之治,22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行郡县制 修筑长城 统一文字 强征赋税 焚书坑儒 严刑苛法 统一货币 修骊山陵 √ √ √ √ √ 秦朝灭亡谁是凶手? A.秦始皇父子 B.陈胜、吴广 C.项羽 、刘邦 你能从中得到何启示? 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你认为下列哪些举措与秦朝速亡有关联?请在□打“ √ ” 部编版七上 第三单元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 “文景之治” 壹 ———楚汉之争与西汉建立 挽民心·百废待兴 项羽 刘邦 楚国贵族出身,名将之后,骁勇善战,自封“ 西楚霸王”,拥有军队40万。 出身平民,曾为小吏,被项羽封为“ 汉王”,拥有军队不足10万。 楚汉之争 时间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双方 目的 结果 为争夺国家统治权 项羽被围垓下,乌江自刎 刘邦取得最终胜利 项羽———刘邦 楚汉之争示意图 挽民心·百废待兴 ——— 楚汉之争 项羽 刘邦 有位谋士范增 却不信用 有萧何、韩信、张良等辅佐 善用人才 收揽民心 刚愎自用 民心渐失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刘邦)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秦人大喜,民心安定。 ———《史记·高祖本纪》 Q1:刘邦和项羽在秦亡前领导的战争与楚汉之争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 农民起义 统治阶级内部夺权斗争 “得民心者得天下! 挽民心·百废待兴 ——— 楚汉之争 时间: 开国皇帝: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今陕西西安) 汉兴……民失作业(农业生产)而大饥馑(饥荒)。凡米石五千(一石米价值五千钱),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臧(没积蓄),自天子不能具醇驷(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班固《汉书》 结合材料思考,西汉初期是怎样的社会状况?原因何在?如何扭转? 原因:① 秦朝的残暴统治; ② 秦末的战乱; 挽民心·百废待兴 ——— 西汉建立 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饥荒 人口锐减 国弱民穷 巩固统治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首要问题 面对此种情景,如果你是汉高祖该采取哪种措施? 汉高祖:今朕已得天下,但社会凋敝、困难重重,不知采取何种政策治理天下才好? 大臣一:臣以为对刁民可用强政,严刑酷法,严加管理,方可使天下太平。 大臣二:臣以为施暴政,天下更乱! 短命的秦朝就是活生生的事例啊!应该要推行黄老之学,给民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方可使大业持久不败。 挽民心·百废待兴 ——— 西汉建立 贰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抚民心·除秦之弊 名词解释:休养生息 阅读教材,概括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及作用 抚民心·除秦之弊 ——— 休养生息政策 来源 “ 无为而治,黄老之学”(黄帝之学和老子之学) 解释 休养—休息调养 生息—繁殖人口 国家在大动荡或大战乱之后,统治者实施减轻人民负担、增加人口的政策。 Q2:想一想,汉高祖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原因)? 为了巩固统治和稳定社会局势 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 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主张清静无为,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他下令让部分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民众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实施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也就是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交给国家,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经过汉初统治者多年的治理,西汉经济从战乱中逐步恢复,国家局势稳定下来。 西汉初年,匈奴不断袭扰边郡。鉴于汉初经济凋敝、百度待兴的现实,汉高祖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以缓和双方的关系,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阅读教材,概括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