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让我们跟着陶俑穿越两千年前,随着击鼓说唱,道两汉兴亡。 13.东汉的兴衰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一、击鼓唱兴:光武中兴 三、击鼓唱乱:政局动荡 四、击鼓唱衰:黄巾起义 击鼓说唱:“邪径败良田,谗口乱善人。桂树花不实,黄雀巢其颠。故为人所羡,今为人所怜。” ———西汉末·汉成帝时歌谣 桂树:西汉成帝 不实:无子嗣 黄雀:外戚 (指皇帝的母族与妻族) 王莽 西汉末年,奸佞当道黑暗腐朽的社会状况 从歌谣中,你能提取出怎样的信息。 背景:西汉后期,皇帝大权旁落,朝政腐败。 地主兼并大量土地,百姓流离失所,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公元9年,王莽夺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建立新朝后,百姓的处境是否有所改善?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 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民涕泣于市道。 ———《汉书·王莽传》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1.王莽代汉 击鼓说唱:“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新朝民谣 卯金刀:繁体字“刘”, “修德”的刘姓正义的人将灭掉王莽 不道:指王莽 2.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汉光武帝),定都洛阳。 新莽末期群雄割据形势图 刘秀用10多年的时间削平群雄,完成统一。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3.光武中兴 合作探究:刘秀采取了哪些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有何作用? 措施: 背景:为了巩固统治,光武帝在政治和军事上加强中央集权,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秩序的措施。 ①释放奴婢; ②减轻田租; ③减轻刑罚; ④合并郡县,整顿吏治; ⑤允许北方各族内迁; 增加劳动力,缓解社会矛盾 加强中央集权 缓和民族矛盾 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 ———《后汉书·明帝纪》 结果:光武帝后期,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史称“光武中兴”。 东 汉 彩 绘 陶 击 鼓 说 唱 俑 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 4. 经济发展 东汉牛耕画像石拓片(局部) 东汉冶铁水排 东汉青瓷壶 领域 经济发展表现 农业 手工业 ①二牛一人一犁的耕作方法;②王景治理黄河。 ①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②青瓷技术走向成熟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1.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驾崩,幼子即位 皇帝年幼,由太后掌权 太后家的男子辅政 外戚控制朝政,专横跋扈 皇帝长大,联合宦官灭外戚 宦官专权 大家来排序 1 2 3 4 5 6 击鼓说唱:“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后汉书·五行志》 曲:心术不正的人 直:正直的人 二、东汉后期的政局动荡 东汉车马出行壁画(局部) 外戚梁冀先后立了三个皇帝,独揽朝政20余年。他一家人全部当官封侯,横行霸道,把数千平民当作自己的奴婢。各地上贡朝廷的物品要先送到他家,再转献给皇帝。年幼的汉质帝不满梁冀专权,说他是 “跋扈将军”,梁冀居然令人在面食中下毒,毒死了汉质帝。 危害:政治腐败,社会混乱 1.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二、东汉中后期的政局动荡 2.豪强大族势力膨胀 1.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亭上层四角有张驽控弦的武士守卫,中间有人扬袖起舞,旁有一人抚琴及三人拍手伴歌。这一陶水亭是豪强娱乐生活及拥有私人武装的写照。 东汉绿釉陶水亭 危害:导致东汉晚期出现割据局面。 原因:豪强大族曾帮助刘秀建立政权,皇帝无奈纵容。 表现:①兼并土地,役使农民; ②拥有私人武装,操控地方政权 ③长期担任朝廷要职,世代为官。 危害:动摇东汉统治 割据地方 政治腐败 三、黄巾起义 击鼓说唱:“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从来必可轻。” ———《太平御览·菜茹部》 小民的头发像韭菜一样,割了还会再长出来;头就像鸡一样,割的时候会叫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