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7224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精华版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6次 大小:19251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统编,语文,六年级,上册,古诗,三首
  • cover
18 古诗三首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热爱黄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诗词之美。 思维能力: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审美创造:欣赏古诗中描写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本课所选取的三首诗均为七言古诗,诗人通过简短凝练的诗句描绘出种种图景,且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便于学生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色,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意,了解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关注描写:《浪淘沙》前两句用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黄河来自天边、奔腾千里的壮丽图景。“九曲”用夸张的手法写出黄河的蜿蜒曲折,“自天涯”将黄河的源远流长写得出神入化。 【教学目标】 1.会写“涯、莺”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4.能说出《浪淘沙》(其一)是怎样描绘出黄河的磅礴气势的。(重点) 5.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涯”字。 2.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浪淘沙》(其一)。 3.理解古诗《浪淘沙》(其一),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黄河的磅礴气势。 【教学过程】 学习古诗《浪淘沙》(其一) 一、回顾导入,了解作者 1.导入: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描写黄河的诗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浪淘沙》(其一)。(出示课件3)(板书:浪淘沙(其一)) 学生齐读诗题。 2.了解作者。(出示课件4)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出示课件5) 强调“曲、簸”的读音,及根据注释②,明确“簸”的意思是颠簸。出示节奏划分,学生齐读古诗。 2.学习多音字“曲、簸”。(出示课件6) 3.指导“涯”的书写。(出示课件7) 三、解诗题,明诗意 1.解诗题。(出示课件8) 浪淘沙,唐代曲名。《浪淘沙》是刘禹锡创作的一组诗,共九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明诗意。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出示课件9) 意思: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 总结:诗的前两句写景,这景象实在是壮观。(板书:写景 壮观) (2)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出示课件10) 意思: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天上的牛郎织女家。 总结:诗的后两句是想象,这想象可谓十分奇特。(板书:想象 奇特) 相机拓展链接资料。(出示课件11)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资料了解本诗中的典故,从而更加深入体会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感受诗歌气势,体会诗歌豪情 1.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出示课件12) “九曲、万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九曲、万里、浪淘风簸”写出了黄河的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播放黄河的视频(出示课件13),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2.你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出示课件14) 预设:我从“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这两句诗中感受到逆流而上,直冲九霄的豪迈气概。(板书:豪迈气概) 3.读一读,背一背。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出示课件15) (2)尝试背诵古诗。(出示课件16) 4.结构梳理、主题概括。(出示课件17、18)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莺”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3.能说出《江南春》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 4.能发现《书湖阴先生壁》后两句诗的表达特点。 【教学过程】 一、学习古诗《江南春》 1.情境导入:江南是一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的地方,是古往今来人们心目中的世外桃源。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