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7755

四川省成都市列五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1次 大小:115248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四川省,学期,试题,语文,考试,阶段性
  • cover
成都列五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阶段性考试(二) 高2023级 语文 提示:同学们,请使用0.5黑色墨迹签字笔作答,2B铅笔填涂答题卡,简答题无特别要求的须分点作答;错别字、书写不规范会扣分;请保持一定的做题速度,按时完成。 一、现代文阅读(3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这三方面的条件来决定建立他们的统治中心———首都的。经济条件要求都城附近是一片富饶的地区,足以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无需或只需少量仰给于远处。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区既便于制内,即镇压国境以内的叛乱,又利于御外,即抗拒境外敌人的入侵。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城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包括政令的传达、物资的运输和人员的来往。设若地理位置并不居中,但具有便利而通畅的交通路线通向四方,特别是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军事要地,则不居中也就等于居中。所以地理位置这个条件也可以说成是交通运输条件。当然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并不存在完全符合理想、三方面条件都十分优越的首都,所以每一个王朝的宅都,只能是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比较而言最有利的地点。首都的选定一般都反映了该时期总的形势,反过来,首都的位置也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摘编自谭其骧《中国历史上的七大首都》) 材料二: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前半期,长安城毫无疑问是全国最大的政治中心,后半期情况却不同了。 唐定都长安后,表面看来,其城市规模和繁荣情况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文化艺术的昌盛,似乎都在汉代长安之上。不过和全国各地区比较,它的经济基础已远不像汉代长安那样在全国中占有优越地位了。自东晋而后,长江中下游已经全部开发起来,其面积之广大、条件之优越、物产之富饶,是关中地区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在汉时富冠天下的关中,到了唐朝竟不得不依靠江南的供应。甚至皇帝在歉收之年,还不得不迁居洛阳就食江南之漕。相对的关中水利之废堕,自然也是事实。总之,除开一切政治原因不说,唐代长安城的繁荣,可以说是已经缺乏了应有的物质基础。作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来说,它已经失去了过去所具有的绝对优势,这是问题的一方面。 问题的另一方面是北京城在封建社会的后半期日趋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唐代中叶以后,东北边外的游牧部族,随着唐帝国内部阶级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日趋激化,也加强了对边方的劫掠和入侵。自有史以来,中国的东北方,从未遭遇过如此连续不断的进攻力量,而北京所在,作为华北平原北方的门户,也正是外族首先要占领的地方。正是汉族与游牧部族之间的矛盾在东北边方的急剧发展,使北京城在全国范围内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在这一过程中,北宋之开封、南宋之临安(杭州),作为全国性的政治中心,曾先后和北京形成了相互争夺的局面,但却未能取得胜利。 (摘编自侯仁之《关于古代北京的几个问题》) 材料三: 少数民族在都城变迁中的作用实在不可忽视。我们知道,我国历史上早期的外患主要偏集西北,如西周时的犬戎,秦汉时的匈奴和唐初的突厥,不时构成对中原的威胁,甚至西周被犬戎所灭而被迫东迁,后来秦汉隋唐建都关中,乃正视边患,具有天子戍边的作用。唐末以后,中国的边患则主要来自正北和东北。崛起于蒙古高原东部的契丹,趁五代之乱建立了辽朝,势力侵入华北。北宋统一中国,初期的主要边患仍来自契丹。后来兴起于东北部的女真族消灭辽朝建立金朝移都北京,以此为基地进而占领了整个淮河以北。不久蒙古族卷土重来消灭金和南宋,北京正式成为全国性的都城。辽、金、元、清各朝皆建都北京,虽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北京离这些民族的本土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