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8967

河北省迁安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73次 大小:167364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北省,试题,答案,图片,历史,迁安市
  • cover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监测 七年级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2、本试卷共6页,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卷I(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历史小组开展“中华文明起源”主题研究,计划论证“长江流域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 原始农耕文明”。下列材料中,最可信的依据是 A.《史记》中“神农氏教民耕种”的记载 B.民间流传的“大禹治水”传说 C.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D.学者复原的半坡聚落房屋模型 2.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的某展柜中,陈列着北京人遗址出土的灰烬层、烧骨和烧石。这些展 品能够直接证明 A.北京人已掌握人工取火技术 B.北京人会使用火烧烤食物 C.北京人能制作磨制石器 D.北京人已种植粟 3.如图是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该文物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 A.种植技术 B.制陶技术 C.凿井技术 D.纺织技术 人面鱼纹彩陶盆 4.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 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环境的变化 B.部落联盟的形成 C.饲养水平的提高 D.生产工具的改进 5.考古工作者在河北磁县的磁山遗址(距今约8000-7000年)发掘时,发现上百个用于储 存粮食的粮窖,还出土了用于翻地的磨制石铲、用于收割的石镰等工具。这表明当时该 地区 A.已出现成熟的农耕技术 B.原始农业已有一定发展 C.主要食物来源是采集 D.进入了青铜器时代 6.黄河流域的龙山文化、长江流域的良渚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都发展出各具 特色的早期文明(如玉器、城址、礼制)。后来中原地区广泛吸收这些文明要素,逐渐 崛起并走向文化一体。这说明中华文明的起源具有的特点是 A.多元并存,各自独立 B.中原主导,独自发展 C.多元一体,兼容并蓄 D.历史悠久,从未中断 七年级历史试卷第1页共6页 7.据《史记·夏本纪》记载,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家天下”的局面开始形成,这标 志着夏朝的正式建立,其时间约为公元前2070年。该年份所属的世纪和年代是 A.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1世纪80年代 C.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D.公元前20世纪80年代 8.《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这一描述对应的是我国古代 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下列时期最能体现这一社会局面的是 A.尧舜禹时期 B.夏朝建立后 C.西周分封时 D.商朝鼎盛期 9.考古发现显示,商朝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庞大。其中司母戊鼎重达832.84千克,是 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这些考古成果表明商朝 A.青铜工艺水平高超 B.农业生产技术先进 C.饮酒之风极为盛行 D.青铜主要用于农具 10.《孟子》中记载:“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君仁,莫不仁;君正, 莫不正”,同时孟子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知,孟子核心主张是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实行仁政 11.考古工作者在殷墟遗址中发现一种文字,它多刻在龟甲和兽骨上,主要用于记录占卜 结果,同时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完整的文字。这种文字是 A.甲骨文 B.陶文 C.小篆 D.隶书 12.据史料记载,夏桀“筑倾宫、饰瑶台”,对百姓征收重税;商纣创设“炮烙之刑”, 残害忠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失信于诸侯,最终导致犬戎入侵。这些史实共同 反映的治国启示是 A.要注重整顿吏治 B.要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C.要维护统治者内部团结与民心 D.得民心者得天下 13.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基础。其中,某一学派主张 “仁”“礼”,重视道德教化,自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逐渐成为中国传 统文化的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