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调研 六年级历史试题 (总分 10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 Ⅰ卷和第 Ⅱ卷两部分。第 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 分;共 100分。 2.答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卡及试卷的相应位置。 3.第 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 )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 4.第 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到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不得超出预 留范围。 5.切记不要直接在试卷上答题。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 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 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 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 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 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2.2025 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小小考古学家”活动,邀请青少年学生对该遗址出 土的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文物进行模拟发掘。这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仿制文物是( )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六年级历史 第 1 页( 共 8 页) 3.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地区,其在农业上以种植粟为主,制陶业则以表面绘有 鱼、鸟、花等图案的彩陶最为著名。下列遗址中,属于仰韶文化的是( ) A. 河姆渡遗址 B. 半坡遗址 C. 大汶口遗址 D. 良渚古城遗址 4.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早在原始农耕时代,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生产格局。它是( ) A. 以水稻为主 B. 南稻北粟 C. 以粟为主 D. 以小麦为主 5. 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不属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的 是( ) A. 私有制 B. 阶级 C. 氏族 D. 国家 6.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长江下游的良渚遗址、黄河中游的陶寺遗址中,发现了城址城壕、 专用玉石兵器、有大量随葬品的显贵大墓及专用的贵族墓地,以及散见于遗址内的非正 常死亡遗骸等。这些发现可以用来证明 ( ) A. 阶级分化和斗争加速国家出现 B. 城市是进入文明时期的标志 C. 中国华北地区最早出现了国家 D. 当时中国南北联系日益加强 7.某小组在历史单元复习课上做汇报展示。右面 是他们展示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他们汇报 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 的主题是( )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A.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B.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百家争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D.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8.《礼记礼运》认为,在“天下为公 ”的“大同 ”之世之后,社会进入“天下为家 ” 的“小康 ”之世。“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中国最早具备 以上“小康”之世特征的王朝是 (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9.春秋争霸战争的客观进步作用是( ) ①给社会带来了种种灾难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 ③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发 展 ④有利于周王室加强统治 A.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 10.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 中写道:“周桓王死,因为穷,七年才得以埋葬……周 朝最后一代的王周赧王,他无地无民。穷到向人民借贷,不能偿还,藏在台上避债。周 人称这台为避债台。”这反映出( ) A. 礼崩乐坏 B. 赋税沉重 C. 政治腐败 D. 王室衰微 11.小宇同学善于观察地图获取历史信息,他在对比《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 时,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在春秋时期称霸,但在《战国形势图》上找不到了。这个诸 侯国应是( ) A. 齐国 B. 晋国 C. 燕国 D. 秦国 六年级历史 第 2 页( 共 8 页)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