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9307

河南省平顶山市汝州市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0次 大小:13929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河南省,历史,答案,图片,试题,期中
  • cover
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 %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选择题请用2B铅笔按要求涂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非选择题请用0.5 毫米黑色签字水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2024年版教材新增了郧县人、蓝田人等远古人类遗址,这些遗址的考古发现直接证明了我 国是 制 A.世界上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 B.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区 C.最早出现国家的文明古国 D.最早发明文字的地区 2.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穿孔骨针,这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表明山顶洞 人 进 A.使用磨制石器 B.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C.懂得人工取火 D.过着集体生活 3.通过下列图片材料,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信息是 耒耜 猪纹陶体 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业生产与生活 C.华夏族形成 D.奴隶制国家的产生 4,陶寺遗址考古发掘出土的鼍(uó)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基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 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人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当 时 A.社会中神权至上 B.中原为引领的新格局基本形成 C.礼制已初步形成 D.各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较频繁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5.某位同学在学习“文明起源”这一知识时,画出了以下结构示意图,下列选项可以填人①处的是 生产力 私有制 上层:掌握公共权利 国家 进步 下层:被统治 产生 A.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B.贫富分化,阶级出现 C.磨制石器,农耕兴起 D.生产发展,人类起源 6.山西夏县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相传黄帝之妻嫘祖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人锅里,嫘祖 用树枝捞茧,捞起了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截至2022年,考古学者在该县发 现了多枚新石器时代的石制蚕茧和石雕蚕蛹。据此可知 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7.“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杂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 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民族,并不是单一的民族所组成的 ②华夏民族具有多元性 ③“一族”是华夏民族的祖先 ④华夏民族是多民族融合交流而逐渐形成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8.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 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石磬 A.古代陶器精美数量众多 B.手工业分工细致 C.书写材料不断改进 D.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 9.如右图所示,二里头都城为宫城居中、显贵拱卫、分层规划、分区而居、区 条把区 外设墙、居葬合一的多网格式布局。这表明当时 贵族 道路 A.平民生活富足 B.城市具有规划性 C.都城商铺林立 作坊5 D.手工业发展迅速 10.“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股商废墟”上,我们可 以读到的“历史”是 A.周平王迁都 B.“国人暴动” C.盘庚迁都 D.禹修建城池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