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79933

24《一定要争气》 教学设计

日期:2025-11-22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4次 大小:1631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一定要争气,教学设计
  • cover
24《一定要争气》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定要争气》是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学生时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故事,赞扬了他不甘落后、自强不息的优秀品质和为国争光的精神。 课文共6个自然段,可以分成3个部分。第1自然段是第1部分,简明地介绍了童第周的基本情况。第2-5自然段是第2部分,展现了他的成长历程和奋斗精神:先写了童第周在中学时期,面对退学的压力,发奋学习,最终各科成绩都赶了上来,为自己争气的事;再写了童第周在海外留学时潜心钻研,成功剥离了青蛙卵的外膜,为中国人争气的事。第6自然段是第3部分,与课文题目相呼应,再次强调“一定要争气”这句话对童第周的激励作用。 课文语言简洁明了,但富有感染力。许多细节描写表现了他的勤奋刻苦,如第2自然段“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借着校园的路灯看书”“他趁老师不注意,又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正文中一共4次提到“一定要争气”,其中前3次描写的是童第周的心理活动,结尾的一次是总结并回扣课文题目,将主题层层推进,彰显了童第周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再三恳求”“争气”等词语的含义,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思维能力:通过圈画关键语句、小组交流等方式,分析童第周“一定要争气”的不同情境及面对困难的做法,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文化自信:感受童第周勤奋刻苦、为国争光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奋发向上的决心,传承爱国与拼搏的文化精神。 4.审美鉴赏: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奋斗之美、爱国之美,提升对正面人物品质的审美认知。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一定要争气”在文中的不同情境,把握童第周的人物形象。 难点:体会童第周面对困难时的精神品质,激发自身的进取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阅兵视频、1949年阅兵视频、课文相关图片等)、课文朗读音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我国盛大阅兵仪式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交流印象最深的画面,用词语形容感受(如震撼、壮观)。 2.播放1949年新中国第一次阅兵视频,对比讲解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变化,引出“中国人的正气”,进而导入课文《一定要争气》。 二、复习回顾,梳理脉络 1.学生齐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 2.出示课文内容填空题,让学生填空并梳理课文主要内容:童第周在中学时努力学习摆脱退学危机,在比利时留学时成功剥离青蛙卵外膜为中国人争气。 3.提出上节课针对课题的疑问,明确本节课将围绕“童第周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他如何争气”展开学习。 三、精读感悟,探究“争气”情境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用横线画出“一定要争气”相关语句,并用关键词填写学习单追光图左侧情况部分。 2.分小组交流并汇报“一定要争气”的三次心理活动情境: 第一次:几何考满分,从四十五分逆袭,带着自信读“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第二次:被外国同学瞧不起,带着决心读“一定要为中国人争气。” 第三次:成功剥离青蛙卵外膜,带着激动与自豪读“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照样能办到。” 3.教师小结:通过圈画关键语句,明确“一定要争气”的不同情境,感受这句话的力量。 四、深入探究,体会“争气”做法 1.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分小组讨论,用波浪线画出童第周面对困难的做法,并用关键词填写学习单追光图右侧做法部分。 2.全班分享: ———面对中学退学危机:再三恳求校长,获得试读机会。通过角色扮演“恳求校长”,体会“再三恳求”的恳切。 -———争取学习机会:天不亮、夜里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