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教育集团七年级期中考试 七年级 历史试卷(开卷) 25-26第一学期 时量: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56分) 1.北京人遗址发现近10万件石器,这些石器的打制方法以砸击法为主,锤击法常见,还有碰砧法,石器的主要类型有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石砧等。这表明北京人生活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时代 D.铁器时代 2.考古发现显示:“他”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前,不仅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制作出骨针,还会用兽牙、海蚶壳等制作装饰品,并懂得人工取火。根据这些特征判断,“他”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良渚遗址出现了超大规模都邑、被称作“王陵”的高等级墓地、标志王权和军权的豪华玉钺等。据此可推测( ) A.长江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B.黄河流域出现早期国家 C.良渚文明发展相对独立 D.良渚文明超越了时代 4.据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既有红山文化的玉猪龙,又有河南濮阳的蚌塑龙、辽西地区的石堆巨龙等,龙形象逐渐规范划一。这表明中华文明( ) A. 时间最早 B.多元一体 C.绵延不断 D.成就辉煌 5.“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等部落频繁交往于长江流域 B.炎帝、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以黄帝为首的部落联盟逐渐发展为华夏族 D.华夏族是众多民族在不断交往交融中逐渐形成的 6.陈列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西周古代青铜器利簋为我们还原了商朝灭亡的历史真相。一场大战成为压垮商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商纣王军事战略失误使周武王能一战灭商。这场大战是( ) A.阪泉之战 B.长平之战 C.涿鹿之战 D.牧野之战 7.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有严格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规定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青铜冶炼技术较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8.历史地图包含着丰富的时空信息,阅读下面三幅不同时期的地图,地图的变化反映出( )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战争规模越来越小 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9.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成语均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这些成语反映的时代特点是( ) A.奴隶制瓦解和封建制形成 B.社会生产快速发展 C.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连绵 D.思想文化空前活跃 10.历史唯物主义指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据此可以推断,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B.力图称雄天下 C.周王室日渐衰微 D.阶级斗争愈发尖锐 11.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以下叙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命商鞅主持变法 B.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C.战国时期,人民已经把一年分为十二四节气 D.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是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高峰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主要依据是( ) A.陶器上的刻画符号 B.甲骨文的发现 C.青铜礼器上的铭文 D.文献记载 13.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大业,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大力推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按照公元纪年法,公元前221年是( ) A.公元前2世纪后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3世纪前期 14.电视《火烧阿房宫》真实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的那段历史。为建阿房宫和其他工程,秦朝每年役使大量犯人、奴隶和平民,这反映了秦朝哪一方面的暴政( ) A.刑罚残酷 B.赋税沉重 C.徭役繁重 D.兵役繁重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