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戴嵩画牛》教案 文本分析 《书戴嵩画牛》是苏轼为唐代画家戴嵩的《斗牛图》写的一篇题跋,讲了一件趣事: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土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打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文中“数”读shǔ,意为“计算”;“今”意为“现在”。 课文有两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先写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喜爱。他把《斗牛图》当意为“现在”。成“尤所爱”的宝贝,不惜成本把它装裱成“锦囊玉轴”,而且“常以自随”。第2自然段分两个部分,先叙述杜处士和牧童对话,又引用古人的话“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说明了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强调了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课文刻画人物神态的语言准确生动,如牧童的“拊掌大笑”杜处士的“笑而然之”,两者相映成趣,人物形象跃然纸上。牧童关于两牛相斗的话,既简洁又生动。 教学目标 1.读准“曝、搐、谬、婢”等字音,读出文言文的停顿节奏,正确书写“锦、曝、矣、轴”。 2.结合注释和插图理解文意,能完整复述故事,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人物形象。 3.思辨《斗牛图》的价值,感悟“耕当问奴,织当问婢”的道理,体会艺术创作需尊重事实、向行家请教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言文词句含义,分析杜处士与牧童对《斗牛图》的态度,梳理故事脉络。 2.思辨古人观点的局限性,结合生活实际感悟“不迷信权威、尊重实践经验”的道理。 大单元任务:乘想象之舟品艺术之美 本课任务:观·画中学问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乘想象之舟品艺术之美”的大单元旅程中,听《伯牙鼓琴》感受到了音乐之雅,今天我们要开启“观·画中学问”任务,从一幅古画和一篇文言文里,找一找“艺术”与“生活”的关联。这幅画叫《斗牛图》,写它的文章就是苏轼的《书戴嵩画牛》。 师:接下来我们化身“小小名画鉴定员”,一起来填写这份《名画鉴定报告》,跟着线索,挖一挖这幅画背后的故事。 任务一: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师:要探索画中的学问,首先得把课文读通顺、读明白。我们来一步步揭开故事的面纱。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圈出你觉得难读的字,同桌互相提醒。 2.文言文读起来要有节奏,请大家照着停顿符号的标记分组练读,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朗读,我们评一评谁读得最有韵味。 3.指导书写。 4.解读课题:“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引导学生回忆《回乡偶书》《夜书所见》,明确“书”是“记载、书写” 唐代著名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几百年后,关于这幅图,苏轼写了一篇文章《书戴嵩画牛》。 5.借助注释及插图说说课文的意思,用横线标出不理解的词句,和同桌讨论。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 蜀中:四川; 杜处士:本指有才德而不愿做官的人。后来也指未做官的士人; 好:喜爱;所宝:所珍藏的(书画);数:计算;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数以百计。 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牛》:指戴嵩画的《斗牛图》;轴:量词;尤:尤其; 锦囊玉轴:用锦缎作画囊,用玉作画轴;常:经常; 译文: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 (3)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