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3925

河北省2026届高三上学期1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9次 大小:182967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河北省,2026届,高三上,三上,学期,11月
  • cover
河北省2026届高三11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冯峰:再福兄,读书、写作,以及评判一个人、一篇文章的优劣,大家各持所见,主张不一。而我主张畅通表达,就像我们的访谈,自由,率性,可以有观点,但需要轻松。 郭再福:你抛出的话题很好,对于当下的作家写作,对于文学的发展,做一些抛砖引玉的话题,是不无裨益的。 冯峰:我在给你写的几篇作品评论当中,一直强调着“平民写作倾向”话题,无论怎么说,平民写作与作家“自我”表达是并行不悖的。因此,请你谈谈这方面的感受。 郭再福:…… 冯峰:写作是一种观照。观照下的人和物,自然和生命体态,都是写作物,作家的一生其实都在思考、咀嚼、表达写作物的状态,或者是对作家自身和他这一代人进行记录性、浓缩性的书写。 郭再福:我发现写作中的自我总是在扩充的,技巧、问题就退之其次了,个人私事也未必是写作的唯一主题了,写作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让人遇见作家的胸襟和见识。 冯峰:通观当代以来的许多成名作家,我发现一个问题,他们之所以能够恣肆汪洋地出作品,出成果,那就是他们有深度的时代与人文关切,让文学放歌。由此,我也感觉到:写作到了一定地步,比的不是技巧,而是智慧和精神。作家的胸襟气度有多大,就决定他最后能走多远。古人说“文如其人”,自有其道理,你个人的旨趣、精神的境界会影响你写作的整体质量。 郭再福:依我个人看,中国人的写作,自古以来就讲究把自己的生命、自己的人生摆进作品里,如果通过一部作品看不到背后的那个人,我认为这样的文字总不是好的。以前的人,要么为君而存在,要么为道而存在,直到现在,才懂得什么叫为自我而存在了。 同时,我还认为,文学里必然是有一个自我的,这个自我需要作家去发现。只有这个“自我”、这个“个人”被发现了,写作才能说自己的话,才能谈自己的人生感受。 冯峰:你的观点是对的。物我两忘,这也是一种自我抒怀的方式。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多关心社会、现实、国家、人伦,遵循传统,很少有宇宙、人生的终极追问,也很少有自我省悟的忏悔精神,转而去关注更高远的人世,更永恒的感情和精神。事实上,当下的作家以及众多的写手们其写作旨趣都在表述和传达着“该如何正确地认识自我”这样一种话题,这也就是“自省精神”,自省必然导致深刻。 郭再福:我一直认为,自言自语是文学的起点,作家个人把感受与思考注入到语言中,通过书写而诉诸文字,成为文学。我在写作中,没有任何功利的考虑,甚至不去想有朝一日能得以发表,却还要写,也因为从这写作中就已经得到快感,获得精神上某种慰藉。我的很多即兴式的诗歌(诗词)、散文写作,纯粹是为了排遣内心的寂寞,为自己而写,并不指望有可能发表。回看我的写作经历,可以说,文学就其根本乃是人对自身价值的确认,所书所写取其心性,满足自我的需要,有无社会效应则是我管不着的事,再说,也不取决于作者的意愿。 冯峰:文学原本是纯属个人的事情,一生一世的观察,一种对经验的回顾,一些臆想和种种感受,某种心态的表达,兼以对思考的满足。所谓作家,无非是一个人自己在说话,在写作,他人可听可不听,可读可不读,作家既不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不值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