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4371

20 青山不老 精华版教案

日期:2025-11-21 科目:语文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0次 大小:223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青山不老,精华,教案
  • cover
20* 青山不老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文字及作品的独特价值。 语言运用:能说出老人在什么环境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思维能力:关注课题,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 审美创造:通过对比阅读,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体会“青山不老”的含义。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本文语言简练、构思精巧、内容清晰,以“青山不老”为主线,以“我”采访为视角,讲述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环境的险恶和生活条件的艰辛,坚持植树造林十五年,最终创造一片青山的感人故事,赞美了老人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朽的生命意义。 关注结构:本文虽篇幅短小,但内容层次分明,内容清晰,结构紧密。开篇就展现了一幅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接着介绍这条美丽的山沟所处的大环境之险恶和院子里的小环境之艰辛。再接着用一连串的数字讲述奇迹的了不起。最后以“青山是不会老的”结尾,首尾呼应,突出主题。 关注描写:“青山不老”是本文的“文眼”,直接点出文章的主题。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说出老人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重点) 2.体会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目。(难点)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观看视频,了解森林的作用。(出示课件3)出示资料(出示课件4),了解晋西北严重的环境问题。 导入:在我国的晋西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深深地珍爱着他生活的那方水土。现在我们跟随记者梁衡一起走访一位晋西北的农民,在课文《青山不老》中了解他的故事。(出示课件5)(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完善下面的信息卡片。(出示课件6) 2.指名读词语:肆虐 高擎 记载 铁锹 劲挺 波光粼粼 盘踞之地(出示课件7) 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学习多音字“劲”。(出示课件8) 3.结合刚才提取的信息,你能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吗?(出示课件9) 本文主要讲述了晋西北的一位山野老人为了守护一方水土,植树造林十五年,创造了一片青山的事迹。 三、结合“学习提示”,完成学习任务 1.根据“学习提示”,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出示课件10) 2.深入学习本文内容,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出示课件11) 默读课文,想一想: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请在文中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板书:讲述奇迹) 汇报交流: (1)交流第1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2) 第1自然段是作者对奇迹的印象,其中“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是一个比喻句,这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这山沟里绿色的赞美。 (2)交流第4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3) 通过“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这句话中的“十五年”可以看出时间长,“三千七百亩”可以看出面积大。(板书:时间长、面积大) 提问:一亩约等于667平方米,想一想:三千七百亩相当于多少个我们的学校? (3)交流第5自然段内容(出示课件14) 通过“如臂如股”“劲挺”“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山洪的凶猛”可以看出树的勇敢与坚强。“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这句话可以看出老人对植树造林的热爱、坚守与奉献。 任务二(出示课件15) 默读课文,想一想: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创造的奇迹?请在文中圈画相关内容,并作简单批注。(板书:陈述环境) (1)山沟的大环境(出示课件16) 自古以来,这里的环境一直十分险恶、可怕。引用记载,具有说服力。(板书:大环境:险恶、可怕) (2)院子的小环境(出示课件17) ①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俭朴、单调。(板书:小环境:俭朴、单调) ②当年他组织治理这条沟的七位老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