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人们彻底失去了”错误,原文是“人们几乎已经失去了对这一古老语言的信任”。C 项,“强调‘书面语写作’”错误,原文是“强调‘口语写作’”。D项,“因为…所以”错误,因果 关系不成立;“新诗比古典诗的创作要求更高”错误,于文无据) 2.D(“记者将古代好诗与当今昙花一现的‘梨花体’‘羊羔体’做对比”错误,记者提到昙花一现 的“梨花体”“羊羔体”,是为了阐释“随着诗歌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大众对诗和诗人的解读方式 也越来越多元”的观点,并没有“将古代好诗与当今昙花一现的‘梨花体’‘羊羔体’做对比”) 3.C(“好诗和电影、现实主义小说一样,都可以通过转述其讲述的内容来体现其‘好”错误,于 坚明确表示“诗是不能转述的,不能说有一首诗,它讲了什么”,好诗与电影、现实主义小说 不同) 4.①您认为一首“好诗”的评判标准应该是什么?②括号前记者的话题围绕“好诗的评判标准” 展开,括号后于坚的回答聚焦于“好诗”的特质,可见于坚的回答是对“好诗的评判标准”这一 问题的直接回应,这样才符合“提出疑问一解答疑问”的逻辑思维。(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 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5.①百年新诗的核心成就。新诗诞生于汉语的危机时代,新诗诗人百年间力挽狂澜,将诗的神 性力量转移至现代汉语,让汉语在现代荒原扎根。近四十年新诗更是推动了汉语脱离简单、 粗糙的境况,回归丰富、日常。②新诗的“后———本质与三个阶段。新诗看似“后———,实则是退 回到律诗前的语言荒野,借白话的言文合一使新诗重拾自由本性。新诗的发展分为三个阶 段,汉语的救亡时期、诗歌配合形势时期和诗歌回归汉语本性时期。③当下诗坛与新诗的未 来。在如今多元传播的时代,需要建立诗的“金字塔”,筛选好诗。当下新诗虽然被边缘化,但 因拒绝“有用”而获得孤独的契机,加之汉语的持续使用,未来有望出现完整、有神性的诗人, 前景可期。(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6.D(“主要是为了说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获得幸福”错误,文章写长 兴在党和国家的帮助下实现快速腾飞,体现了党和国家没有忘记长兴人民在革命时期做出的 巨大贡献,也体现了长兴人民一如既往地守护和建设着这片土地) 7.D(“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错误,应该是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 8.①敌人的威逼利诱与革命志士的宁死不屈对比。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根满和徐昌胜宁死 不屈。这种对比鲜明地展现了革命志士坚定的意志和高尚的品格。②战争年代的苦难与和 平年代的繁荣对比。战争年代,人民为守护长兴浴血奋战;和平年代,长兴发展繁荣,实现了 快速腾飞。这种对比突出了时代的变迁,体现了长兴人民在经历了战争的苦难后,迎来了和 平与发展。(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 9.①这篇文章中的杜鹃花象征着革命烈士的鲜血和精神。文中提到“小昌胜的鲜血染红了遍山 的野杜鹃”,杜鹃花是烈士们为自由、和平与尊严而流血牺牲的见证,体现了革命精神的热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5页)】( 密 封 线 内 不 要 答 题 )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第三单元和第10课。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新诗“后———回语言荒野 记者:诗人杨黎前不久在网上发起了关于中国百年诗歌的百人微访谈,几乎所有的受访诗人都对新诗百年历程给予了肯定。你也说,是白话诗的出现让人们重拾对汉语这种古老语言的信心。中国新诗诞生一百年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