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86330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3次 大小:92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江苏省,11月,答案,试题,语文,考试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 联盟校期中联考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答案】1. B 2.C 3.A.自得其乐 B.您觉得是怎么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 C.它更侧重人的认知模式 (评分细则: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3分) 4. ①从简单问题入手,启发访谈对象:彭凯平首先提出“年轻人该怎样学习国学”; ②抓住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追问:针对傅佩荣提出的“对自己有了一些约束才能更好的发展人际关系”这一观点,继续追问:在这一点上,儒释道佛之间是否有共通点; ③有逻辑性地提问:从学习国学的具体方法,到国学与心理问题调适的关系,最后延伸至历史人物的个案分析。 (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得满分6分,其他言之有理的也可酌情给分) 5. ①儒家通过礼的规范来实现自我约束,旨在调节人际关系,避免损人利己带来的冲突,从而获得心灵安宁。 ②佛家通过信仰因果报应的业力来约束行为,将现世苦难归因于前世,为行善止恶提供动力,从而消解执念烦恼,追求心灵解脱。 ③道家的自我约束并非简单戒律,而是通过提升认知,主动选择谦卑退守来避祸,最终达到超脱自在的境界。 (评分细则: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6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直接与古代圣贤建立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错误。傅佩荣认为《论语》的价值在于年轻人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并通过理解孔子对弟子的教导来间接领悟,选项曲解文意。 C.“完全一致”错误,表述过于绝对。原文“这也是我们积极心理学经常讲的。很多人误以内积极心理学就是让人要快乐,其实这个‘积极’不仅是形容词,也是动词,人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奋斗到达真正的幸福”并没有表明“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理念与“三自主义”完全一致。 D.“并由此过渡到”错误,曲解文意。傅佩荣的论述结构:“但他的内容并没有那么简单。譬如……所以他的学说是有主观性的……但我很欣赏他的修养观,知行合一是铁定的真理”,可见两个评价是转折关系,前者是批评,后者是赞赏,为说明“没有那么简单”做补充。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C.“彭凯平在讨论中引用梁启超的观点,如……“佛学都是关于修‘心’的学问”错误。原文中,彭凯平引用梁启超“两个半圣人”的观点,是为了引出对王阳明地位的讨论;而“佛学都是关于‘修心’的学问”是彭凯平自己的提问表述,并非引用梁启超的观点。此外,“绝对推崇”一词过于绝对———彭凯平引用观点是为了搭建讨论框架,而非“绝对推崇权威”。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能力。 A处,根据“三自主义”及前两点“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可知这三点均围绕“自我”展开,且核心是“通过自身行动实现价值”,第三点需延续“自”字开头的结构,保持概念的统一性。根据后文“你要让自己从你做的每一件事中获得快乐”可知,核心是“从自身经历中获取快乐”,故可填“自得其乐”。 B处,彭凯平的提问以“在中国没有心理学之前”开头,隐含“没有心理学时,人们如何应对心理问题”的前提;后文傅佩荣的回答明确围绕中国孩子靠诵读经典化解心理问题展开,可见彭凯平的问题核心是无心理学时,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故可填“您觉得是怎么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 C处,前文指出“道家修养就比较复杂了,它的修养其实不放在戒上面”,隐含道家与儒家、佛学“靠戒律约束”的修养方式不同的对比;后文傅佩荣的解释完全围绕道家的认知层次展开,可见道家修养的核心是“认知”。故可填“它更侧重人的认知模式”。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①访问者的首要策略是从简单、具体、贴近受众需求的问题开篇,本篇访谈开篇聚焦“年轻人该怎样学习国学”,容易引发访谈对象的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